为什么现在值得流传的现代象棋残局越来越少? 为什么在很多职业比赛中,很少会有棋手愿意下完全局? 曾经这两个问题,一度困扰着初学象棋的杨铮。 因为他觉得象棋总体来说是往前走的,虽然的确有很多古棋谱因为战乱化为灰烬,也的确有着象棋断层的趋势,但与人工智能不停交手学习的中坚青年棋手,他们的棋力可比任何时代都要高出不少水平。 可现在为什么流传的象棋残局,大多都是古谱呢? 杨铮也曾好奇在网络上寻找过很多次答案。 但网络上抱有恶意的棋友很多,一些充满着恶意揣摩的答案,也一度让他心感不适。 甚至他还会觉得,现在网络上所谓的“明白人”大多都是踏着传统和人性的“尸体”,去彰显着他们“无与伦比”的“价值”。 他还记得,有一个网友评论,他说现在为什么现代的象棋残局越来越少,是因为现在有很多棋手都是敝帚自珍,不愿意分享自己的套路,生怕被后人超越。所以,他们明知道走完这盘棋会是一局会被流传的教学经典素材残局,但为了不被超越,他们宁可丢掉名声认输也不愿意让这盘棋局后盘被记录下来。 这条评论也曾获得高达三千多赞,杨铮当时也差点被调动情绪信以为真。 那时候的他也以为自己是一个“明白人”,在互联网冲浪久了,他也认为自己能看清了很多人无法看不清的真相。 生活永远比互联网更像是一个老师。 当他经历多了才发现,很多东西只有自己经历才能看透。 就像这盘棋。 纠结的像一团找不到线头的毛线团,无论自己使出什么方法,都很难突破这种困局。 他也曾有过一闪而过的放弃念头。 甚至觉得,继续下下去,只是浪费时间。 但这个念头也只是如同流星一般短暂。 他不想输,也不想如此憋屈的结束此局。 至少,他要在这盘棋局中,展示他的所有。 算力,集中力,对象棋的理解程度,还有大局观的展示以及他永不放弃的性格,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,也会这么做。 他更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会想到曾经他快要相信的那个恶意的回答。 他只知道,如果他能坚持到最后,哪怕输了,以后这盘棋局也会作为教学局被更多人学习和研究。 说不定会有很多被误解的初学者因为自己的态度对象棋有所改观呢? 说不定,会有一些棋友会因为他的这盘棋而受到启发,棋力大进呢? 杨铮有些天真,甚至可以说是幼稚。 但他这样,却是真实的,或许也因为他的真实让他误打误撞的找到了破局之法。 置之死地而后生,是他最擅长的下法。 快刀斩乱麻,虽然听起来不是一个最稳妥的解决方法,也虽然看起来很不明智,但他永远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