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日子的推移,周羽的名气也越来越大。 江南自古便被人誉为才子之乡,能人辈出。 但是,周羽依然以一骑绝尘之势脱颖而出,文武双全,才艺超群,不少知名才子甚至心甘情愿拜入其门下虚心求教。 只不过,对于书院的教学方式,还是有不少人持观望的态度。 毕竟有不少书生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,他们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求取功名。 而文道书院的教学方式却是多元化的,除了读书之外,君子六艺也是必修之课。 另外还开设了琴棋书画等等才艺课程,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长与兴趣选修。 这样的方式对于一些喜欢闭门苦读的书生是无法接受的,认为那是浪费时间。 对此,周羽早有所料,这也正是他要努力去改变的。 他对一众学生讲过,读书不应该以求取功名为唯一目标,能考中功名固然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,考不上也不要紧,一样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。 话虽如此,但对于很多读书人来说,考不上功名又谈何改变命运? 哪怕是考中秀才,也有不少秀才的生活过得十分窘迫,有些秀才迫于生计不得不沦落街头卖卖字画,甚至是摆个地摊替人测字算命。 这天,有个年约二十七八的书生来到文道书院,并在学生的指引下找到了尹文礼。 目前,尹文礼乃是书院的掌教,不仅参与教学,同时也协助周羽管理书院的各项事务。 尹文礼询问了一番,方知这个书生名叫封云亭,绍兴人,十几岁就考中了秀才,但之后参加了三次乡试均落榜。 因而不再对科举抱予希望,听闻文道书院有不少才子也在这里学习,所以想在书院入读,学习一些才艺。 二人正聊着,周羽走了进来。 “先生。” 尹文礼起身招呼了一声。 封云亭眼神一亮,下意识询问了一声:“敢问先生就是周解元?” 没等周羽回答,尹文礼笑着点了点头:“正是!” “久仰先生大名,晚生封云亭有礼!” 封云亭激动不已,赶紧上前施礼。 周羽打量了封云亭一眼,随之微笑着抬了抬手:“不必多礼,坐吧。” “多谢先生。” 坐下聊了一会,尹文礼有事先离开了。 他一走,周羽突然冲着封云亭问:“你到文道书院来,怕不只是为了求学这么简单吧?” “这……” 封云亭愣了一会,随之拱手问了一句:“不知先生此话何意?” “呵呵,看来你还没有做好准备,那便请回吧。” 周羽抬了抬手,下了逐客令。 “先生!”封云亭再次拱手,一脸焦急道:“先生且听晚生解释,主要是……主要是晚生的遭遇有些奇特,也不知该……该如何说起。” 听到这话,周羽回道:“你既然找到这里来,那就该敞开心扉,如此犹豫不决,还不如不来。”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