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恶干净利落地返回长安。 杀鸡儆猴,足够了。 又不是要与突厥全面开战。 事实上,跟随的五千人马,大多起了仪仗队的作用,真正爽快出手的,只有那火枪旅帅的炮手。 就这样,炮手们还嫌不过瘾。 每个炮位只发射了十发炮弹,炮管都不怎么烫呢。 真是的,来回路途折腾一个月,就一人放了十发,平日操练消耗的比这还多呢。 王恶交回兵马,上朝复命。 即便是朝中最能喷的喷子,此时也噤声了。 不管怎么说,王恶都是在维护大唐对外扩张的移民,虽然杀戮稍微过了亿点点,却也符合大唐的王道。 从王恶受命宣威土默川开始,结果其实已经没有太大区别,唯一的区别是力度的大小。 对王恶这种人来说,肯定是力度开到最大。 唯一的不良后果,是魔王的名声更臭了。 至于说王恶推出的楷模、补助与再嫁的问题,三省直接通过了。 新移民、新收服地方对文化的渴求,也很符合大唐的利益。 教育好移民,再以文化让土著归心,似乎是不错的办法。 唯一的问题是,去哪里找那么多先生? 王恶叹气。 咋那么死板呢? “那么多不第书生咋就不考虑进去?平白让他们去肯定不干,给他们一个流外七等的天文观生,你看他们去不去!”王恶摇头。 流外官与吏员的差距,其实类似后世单位上干部与工人身份,你以为第二十四级干部与工人有多大差别? 硬要说起来的话,流外官是官,干得好有机会进入九品正官的行列。 当然,绝大多数流外官还是别做这梦了。 但是,这一点点机会,足够让多数不第书生趋之若鹜了。 要知道,很多读书人连解决家人温饱的能力都没有,有那么一个可以大展身手、还能挂上官衔的位置,不抢才怪! 三省热议此事,连李世民、高士廉都参与进去了。 王恶提议当然简单,但要具体实施,就得考虑到方方面面。 最基本的一条,你得知道哪个区域需要多少先生吧? 讨论、扯皮,从立项到开始昭告天下,少说也得有一个月。 王恶没那个闲工夫看他们扯皮,径直回小王庄学院,把问题抛了出来。 当然,王恶最多只顾及甲字里,其他的地方,凭小王庄的人手还无能为力。 达则兼济天下,小王庄学院教授出来的弟子,数量还称不上“达”。 那些新招收的学生,还有王恶的关系户,现在还太稚嫩,派不上用场。 学业太好的,到那里开蒙学又浪费了。 另外,必须让每个人都知道,纵然大唐基本稳定、国力与武力的笑傲当世,危险仍旧无所不在,甲字里这几年三四十人的伤亡就是最好的佐证。 王二虎第一个跳了出来:“那种地方,才是额大展身手之处!谁也甭跟额抢!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