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市城的陷落,整个辽东地区一片震骇。 乌骨城、后黄城、横山城、磨米城、银城、麦谷城、庆州城、扶余城、大行城、木底州、南苏州、延津城不战而退,鸭绿水以西尽皆归唐。 高句丽国内大惊失色。 隋炀帝杨广百万大军都没有做到的事,李世民以十余万兵力轻松做到了,自身的损伤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 事实上,如果不是杨万春抵抗得太狠、太坚决,或许大唐的伤亡都不会过万。 辽东地区的标杆人物杨万春都落入大唐之手,还有谁敢抵挡? 汹涌的辽水已经不再是高句丽的屏障时,唯一的选择,就是撤走。 李世民也想“宜将剩勇追穷寇”的,可惜,即便军士们都配备了足够的棉帽、棉衣、棉裤、棉被、棉鞋,这天气还是太冷,几乎可以撒尿成冰的寒冬即将来临,再战下去,对军士的伤害太大。 各城池留下了足够的兵力,大赏三军,李世民挟大胜之势,趾高气扬的过卢龙、进范阳。 一战灭突厥,一战夺辽东,试问宇内还有谁敢轻攫其锋? 特意驻跸范阳,也是一种震慑。 打开李承乾的信,李世民轻骂了一声。 “这逆子……” 谁信李世民这话谁傻。 凡是长了眼睛的,都能看到李世民连鱼尾纹都乐出来了。 严父便是如此,哪怕对娃儿再满意,面上也是一脸的嫌弃。 就不曾想过,这种高压态势,自家的娃儿会不会崩了? 所以,说李世民教育子女水平差,根源就在这里。 后世有不少纵容子女的,也有不少叫嚣“棍棒之下出孝子”的,李世民的态度,与后者其实差不多。 书归正传。 李世民看到莱州粮草遇劫、萧锐奋战才保住粮草时,出离的愤怒了。 大军在辽东死战,竟然有人在后面抽后腿! 百骑的奏报让李世民更加恼怒。 大理寺少卿孙伏伽、百骑一明一暗的探查,居然连一点线索都没有找到! 不能怪他们无能,只是在他们抵达莱州前,天公不作美,连下了三日的暴雨洗刷了一切痕迹,即便官府极力配合也没找到线索。 要说其中没有一点猫腻,李世民这样的老人精是决不肯信的。 “王恶,你不是还兼着检校监察御史一职吗?朕令你带五百骑千牛卫去莱州,彻查粮草遇袭一案,决不姑息!” 李世民拍案咆哮。 王恶讨过奏报,仔细看了一遍。 “此事牵连甚广,五百骑怕是不够,千骑吧。另外,还得陛下赐下准臣先斩后奏的诏书。” 王恶云淡风轻的说。 只是,在座的文武都隐约嗅到了血腥味。 李世民只要出气,哪里还顾得上合不合规程? 大笔一挥,准许王恶先斩后奏的诏书出炉,盖上皇帝行玺即告生效,谁也阻止不了。 传国玉玺在长安,不可能带出来,皇帝行玺具备同等效力。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