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二十日,朱见深的三大圣旨分别传向大明各地。 虽然众臣不知为何之前盛传的士绅纳粮,统一农业税,征收商税和矿税,朱见深为何没有推行。 然如此也好。 罪己诏是朱见深自己的意思,丢了南方和两京,确实应该下一罪己诏。 而军制改革和藩王皇亲改革。 在群臣看来到也无妨。 这藩王皇亲本就是朱见深自己的家事,群臣没必要干预。 而且藩王皇亲势力减少了。 士绅,豪强的势力就增加了。 此消彼长,这些代表士绅的官员,又怎会反对。 至于军制。 如此改革,也算是效法汉海王国。 而且如今军队虽然名义上是由五军都督府统领,是由勋贵统领。 但是实际上军队的掌控权已经变成了文官集团。 毕竟如今军官的升迁,俸禄的发放,军粮的征收,调动,兵源的补充等等工作都得通过兵部。 如此军队怎么改也得文官集团说了算。 自然群臣也不会反对。 于是三条圣旨,就这样毫无保留的发往了各地。 而三道圣旨发往各地后。 一石激起千层浪。 各地动荡由此开始。 不过也正如朱见深所料。 罪己诏让北地百姓再次对朱见深,对大明有了信心。 改军户,匠户入民户,统一户籍管理。 也让那些世代为军,为匠的百姓,看到了未来的希望。 而军改也让大明各地军队焕然一新。 特别是军户不再世代为军,反而让这些人更加积极主动。 还有参军吃饷,也成为了大明百姓的一条出路。 唯一有抵触的是各地藩王,皇亲。 虽然这些人名号,族谱保留了下来。 但是土地,佃户被限制,甚至没有了供奉,俸禄。 让他们如何能接受。 于是很多皇亲藩王打算进京,拿着朱元璋颁发的皇明祖训向朱见深哭诉。 然而各地官员虽然原本都很恭维这些皇亲。 但是圣旨一下,这些官员立刻翻脸。 各地几乎是强制对藩王,皇亲进行处理。 同时这些官员以无诏不得进京为由,将这些皇亲全部拦下。 最终在无奈与无助下。 藩王皇亲们只能接受现实,交出了自己大部分的钱粮,土地,佃户。 而这为大明国库带来了差不多六千万两白银的收入。 另外还有两千多万亩的良田,八百多万的佃户。 这一下,让朱见深更加厌恶这些藩王皇亲了。 如今大明藩王少说也有上百人吧,皇亲几十万人。 居然弄出了这么多的银两,土地和佃户。 有这样的实力,确不思报国恩。 在朱见深看来,都该杀。 只是碍于情面,朱见深还是饶恕了这些皇亲们。 当然这之中也有一部分人,不打算束手就擒,打算铤而走险。 但最终也难逃厄运。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幸免于难。 那就是从南方汉海王国放回的淮王,宁王,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