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春时节,刘海兴带人来到了拓南如今的国营工业区。 也就是原先的拓南重工业基地。 整个工业区位于南部靠海,从最外围的船厂开始,往内火药厂,火铳厂,火炮厂,钢铁厂,动力厂,印刷厂,造纸厂,铸币厂包括机床厂和锻压机厂一应俱全。 除去规模没有大同工业区那么大外,其他的大同有的,拓南一应俱全。 汉海王国三大工业区里,仅次大同,规模面积也差不了多少。 另一个兴南工业区就差远了。 但是让人疑惑的是,大同工业区可谓是风光无限,从最早的水力机械,到后来的蒸汽机,再到其他发明创造。 可以说,大同工业区几乎引领着汉海王国工业的发展方向。 一直起着带头作用。 可是建立时间差不多,规模也差不多的拓南工业区,似乎是没有跟上大同工业区的步伐。 一直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。 基本是大同那边有了新事物,拓南只是代加工工厂而已。 有了新发明,拓南工业区只是对大同的生产补充。 建国二十多年的时间,拓南几乎没有任何发明创造。 别说是划时代的发明,哪怕升级改进都没有。 如今汉海王国马上要在各省都建立国营工业区。 无论是大同,还是拓南都需要抽出精干力量支援各地建设。 而且在刘守义看来,与其一家独大,不如百家争鸣,有竞争,才能有进步嘛。 要是拓南和大同能够形成良性竞争,再加上其他地方新建的工业区一起。 那汉海王国的建设不就进入快车道了吗。 竞争才能使人进步。 更别说刘守义和刘海兴以后会放手让这些工厂自行研究。 要是只靠一个大同,这研发力量也太少了点吧。 刘守义和刘海兴来的世界,那就是一个竞争开放的世界。 别说技术了,哪怕是为了一个位置,也会被挤得头破血流。 所以让拓南工业区也能参与研发中,汉海王国的未来才能更加充满活力和动力。 毕竟每年几百,甚至一千多科学院毕业学子,除去极少数会去兴南工业区外,大部分学子都会被大同和拓南瓜分。 差不多的研发力量和团队,只要好生引导。 其研发潜力,应不输于大同。 …… …… …… 沿拓南市城区向南走四五里地,便是拓南重工业基地。 在向俊鑫的带领下,刘海兴等人走进了工业区,开始一个一个工厂的考察。 整个拓南工业区和大同工业区的布局是一样的。 外围有一条环绕工业区的水泥路和铁轨路。 内部纵横各四条主路加上辅路,将工业区分割成了若干块。 主路设有花坛,大树,并有人行道。 辅路也设有人行道和大树。 同样的,拓南工业区外围有兵役营,绣衣卫负责警戒。 内部有房屋供学子和工匠居住。 和大同工业区建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