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威二十六年八月五日。 宁安市港口外。 如今的宁安市正笼罩在蒙蒙细雨中。 看上去那是别走一番风味。 朱延栩站在黄鹂号的船头,看着前方这既现代,又颇具古韵的城市。 内心的惊诧无法用语言来形容。 这就和那句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。 一切都是那么新鲜,一切都那么神奇。 码头中,风帆船和钢铁船一起在码头中进进出出。 两种不同时代的海船就这么同时出现了宁安市的港口前。 并不显得那么突兀。 码头上到处都可以看见来来往往,忙忙碌碌的人群。 在码头后方,一条宽阔大道直通远处的城市。 大道之中有绿色的隔离带,两旁有花坛,大树,步行道,自行车道。 三轮车,四轮马车在道路中央行走,还有那自行车道上的两轮自行车。 道路之上,两排路灯显得格外显眼。 一排跟着车道,一排跟着人行道。 道路与码头交汇之处,还有一座特别的路灯。 路灯有三种颜色,红黄绿。 这正是刘守义弄出来的红绿灯。 过街也有专门的人行过街线。 供行人过街所用。 而更让朱延栩感到差异的,是码头后方那两处拥有巨大烟囱的房舍。 这房舍之大,是那么的显眼。 不久,黄鹂号靠岸。 朱延栩走下了黄鹂号,看着眼前宁安市的冰山一角。 惊诧之色留于脸上。 显得那么的不自然。 “是不是觉得什么都很稀奇,什么都很诧异,和刘姥姥逛大观园一个感觉” 身后的刘海兴见此,上前笑道。 朱延栩听后,有些脸红。 “妹妹不必听夫君的话,不必往心里去,他人就是这样,妹妹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” 后方的肖莲兰也笑道。 “多谢太子妃娘娘” 朱延栩听后,定了定神,向肖莲兰拜道。 “好了,都说了都是自家人,不必这么客气,走吧,坐上马车,我给你慢慢说” 肖莲兰一把拉住了朱延栩,向一边的马车走去。 自从朱延栩来后,肖莲兰就好像遇到了知音。 同样是儒学,受华夏文化熏陶培养出来的两人,一见如故,可谓无话不谈。 至少比只知刀剑骑射的蒙古女子塞音,西洋的伊莎贝拉,和一脸拘束的芸儿好吧。 “那是什么” 朱延栩抬手指了指码头边巨大的烟囱房子,问道。 “那是火力发电厂,要去看看吗,走路去就行了,这两座还是比较原始落后的,北宫旁边现在正在建造一座最新的发电厂,明日我带你去看看” 刘海兴向朱延栩说道。 码头上的这两座发电厂还是用蒸汽机带动发电机发电。 在刘海兴看来还比较原始。 而随着汽轮机成熟。 在北宫旁边正在兴建一座以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的发电厂。 那才是刘海兴最想要的。 以后南方十一省新得之地的发电厂,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