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陛下息怒,臣等并非不知我大明当下之危,然我大明如今国势衰微,守成有余,进取不足,还请陛下宽宥” 彭时见朱见深有些怒气,上前宽慰道。 “朕非为此生气也,盖因你等为些无关紧要之事而争执不休,方才怒火中烧也,朕要你们前来,是为商议如何应对汉海王国,不让我大明财富流出,尔等皆为朝廷重臣,难道就无一人懂此商业之道吗” 朱见深怒气暂消,然还是有些微怒的说着。 众人听后面面相觑。 因为朱元璋重农抑商的国策,再加上八股取士。 其实如今的大明文人很少有懂商业诸事的了。 当然大明国内肯定有懂得商业之人。 只是对于这些低贱,又利欲熏心的商人,这些自诩为圣贤弟子的文人官吏根本不屑去了解。 在他们看来,还不如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更符合。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和汉海王国的贸易差太过触目惊心。 这些文官集团根本不屑一顾。 当然在这些文官家庭包括一些勋贵家庭也有从事商业活动的人。 只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家族的庶出子弟。 在家族中本就不受重视。 自然也就无人,或者绝大多数对商业无所了解。 “陛下,齐国管仲曾有言,士农工商,其商人最是卑贱,商人之道非君子之道也,所谓士大夫不杂于工商,便是此理也,我朝推行重农抑商,盖因商人重利轻义,不事生产,不利国家长治久安也,故臣建议,管控商户,缩小与汉海王国贸易,继续强化推行海禁,并加强各地防备,方乃利国利民之大政也” 刑部尚书陆瑜起来拜道。 “陛下,臣以为汉海王国以商立国,此乃自取其祸也,虽汉海王国每年从我大明赚取大量金银,然这只会加速其国内商人野心,最终反噬,故我大明无需太过在意,至于些许金银,不必担心,我们可提高茶叶,丝绸瓷器等物的价格,同时限制汉海王国的商品输入,如此一增一减,我大明非但毫无损失,反而会将损失收回,还能让汉海王国被商业反噬,何乐而不为乎” 都御使林聪出列拜道。 朱见深听后,点了点。 “林卿所言,倒也是一个办法,我大明的商品确实价格太低了,是该增加些” 朱见深自言自语的说着。 “陛下不可,臣虽不懂商业,然也知商业有一客观规律,商品也有自己所有的价值,可不能随便增加,减少的,且我们卖给汉海王国的商品价格增加,那我们国内呢,对百姓的价格是增加,还是减少,若是增加,必然会使百姓不瞒,若是减少或者不动,汉海王国必会以此为准,说我大明毫无信义,如此我大明又当如何自处乎” 杨鼎上前劝解着朱见深。 虽然杨鼎也不懂商贸。 但是杨鼎主持户部多年,对于钱粮诸事非常清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