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章:推广,扫盲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(第一百章,留个纪念,求支持,求推荐,求票票)   建威十五年六月二十七日。   刘守义下旨,由学部招募百名文采,丹青过人之人,以太子刘海兴,太傅郭本钰负责,出版汉海王国专有报纸,兴汉周报。   并在每个乡建立报停,专门售卖。   每份报纸一共十个板面,三钱一份。   除了报停在,刘守义还下令在政务府下设邮局,与各部平级。   每个乡都要设立邮局,负责为百姓收发家书,信件,包裹等事。   同时汉海王国内部信件,包裹也由邮局发送。   在各镇建立兴汉书店,对外贩卖,国学,历史,地理等书籍。   所有百姓均可以身份木牌为准,进入书店买书。   国学院组织学子,开始编撰兴汉字典,词典,并推广注音汉字,以汉海官话,给每个字进行读音标注。   四条新政颁布后,立即引起了举国沸腾。   首先是十岁的太子刘海兴主管报社。   这在汉海王国内可是天大的事。   到不是因为所有人都觉得刘海兴能够胜任。   因为刘守义隐藏得好,所以现在汉海王国内也只是觉得刘海兴只是有天赋的太子而已。   在大多数人看来一个十岁的太子最多只是挂名而已,能做出什么事来。   这就和刘守义自己挂名军事大学校长一职一样。   在报社中肯定是郭本钰唱主角。   甚至报社内部那些主笔也是这么认为的。   只有郭本钰自己知道刘海兴究竟有多大的能力。   所以对外郭本钰演足了戏,在报社内部每次还是会来找刘海兴商议,报纸内容也得刘海兴点头,才能发行。   不过外人到不是关心刘海兴挂名报社,而是每个乡设立报社,发行兴汉周报。   这相当于让整个汉海王国上下百姓都有了一个了解刘守义,了解汉海王国中央朝政的窗口。   让很多有心关心汉海王国未来发展的人,多了一个了解的平台。   当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。   从报纸里了解汉海王国的国情和时政的窗口,而不仅仅是听说书的人,说讲。   百姓也多了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。   邮局的设立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。   毕竟在这之前,本就有驿站的存在,邮局只是把驿站整合了后,又将据点深入了每个乡中,甚至每一户人家。   当然老百姓通过邮局可以把家信,衣物邮寄给远方的家人,特别是军人家属。   四条新政,真正引起轰动的是注音汉字。   以前无论是学校教学,还是各地百姓之间。   读音根据方言和个人的差距,都不一样。   虽然刘守义早按照自己前世中原口音,规定了汉海官话,但是个人的发音都是不同的,所以识字并未推广开来。   而注音汉字的出现,国学院开始归纳总结,编撰汉语字典,词典。   使得汉海王国十多年来,汉字读音第一次统一,也第一次有了(本章未完,请翻页)   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