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海关。 位于辽西走廊的西部。 辽西走廊早在秦汉,先秦之时,就是连接中原和辽东的重要通道。 只不过那时候辽西走廊时隐时现,一年也只有数月能够通行。 所以相比于河西走廊,辽西走廊并不算太重要。 后来随着沧海桑田,地理变迁。 辽西走廊在隋唐之时才基本稳定下来。 隋文帝杨坚曾在此设榆关,唐太宗李世民在此设临榆。 唐高宗李治由此向北,灭了高句丽。 从这时起,辽西走廊才成为了中原王朝连通东北大地的交通要道。 而隋时的榆关,也是如今山海关的前身。 明太祖朱元璋继位后,便命徐达再次筑城筑关。 这便是如今的山海关。 整个山海关一面靠山,一面靠海。 是整个长城东部最重要,也是最核心的关卡。 整个山海关城,是山海关长城的中心,呈不规则梯形布局。 西北和西南转角处呈圆弧形,未设角台。 关城城垣周长4727米,城高14米,厚7米。 东墙为长城主线,关城东西南北四面各建有四座城门,东门为镇东门,即关城正门,西门为迎恩门,南门为望洋门,北门为威远门,四门城台上均建有城门楼。 关城四门之外均筑有瓮城,偏侧开门。 城墙的东南,东北隅处于长城主线,各建有东南角台和东北角台,角台上分别建角楼,是关城转角处防御性建筑,镇东楼南北两侧还建有临闾楼,牧营楼和新楼。 在关城的东南,西北和西南隅各设水门一座,墙外有护城河环卫。 除此之外,还有罗城,卫城等纵深防御城关。 共同组成了整个山海关关防防御体系。 当然,整个山海关防御的核心是防备由辽西走廊而来的威胁。 所以无论是宁远卫,广宁卫,还是辽东都司。 也都可以看做是山海关的外部防御。 要想威胁山海关,首先要解决辽东都司,之后是广宁卫和宁远卫,最后才是山海关城。 想想后世满清与大明之间的战事,便可见一斑。 而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,就是山海关被突破了。 怎么突破的,都懂。 不过就算是防御如此严密的山海关。 也有防御薄弱的地方。 那就是海上。 山海关的核心是向北防御,哪怕是从南部过来,也有一定的防御能力。 只有海上,没有任何防御措施。 …… …… …… 六月十日清晨。 山海关的山海卫都指挥使阎信如往常一样巡视着关城。 山海关内,两万大军分守各城关,卫城,罗城,翁城。 对阎信来说这和往常一样,只是平静的一天。 如今虽然大明也有很多威胁。 但是能威胁到山海关的,根本就没有。 除非辽东,宁远等地失守。 否则山海关只是后方一处重要关城而已。 当然,山海关担负起京师的防御重任,所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