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成化三年四月二日,辽东辽阳城。 辽阳城修建于契丹辽时期。 是辽,金两国的东京所在地。 后毁于元代。 到明朝建立之后,在此且边防重镇辽东镇,辽阳城也在辽金的基础上新建而成。 整个辽阳城周长二十二里,在泰和,平夷,肃清,镇远四门建有瓮城,城高池阔,可谓辽东第一坚城。 辽东镇总兵驻辽阳市,辖辽东边墙,东起凤凰城,西至山海关,长一千九百五十里。 其走向是,凤凰城以东的鸭绿江西岸向北去,经宽甸,新宾,又转趋东北,绕过开原县北,伸向西南,经铁岭,逾辽河,由台安县东趋向西北,绕过北镇县北,又转向西南,经过义县,锦州,绥中诸县西部,抵达山海关。 这段边墙始建于洪武之时,不过这时期只是一段边墙而已。 之后从宣德,正统开始,把边墙扩建为边关,边塞,边卫等。 辽阳为辽东都指挥使司,是副总兵和巡按等的驻地,广宁为都指挥使分司,是巡抚及总兵驻地,这两座防御性的镇城,也是整个辽东防御的核心。 都指挥使司下设东,西,南,北,中五路屯兵。 而实际屯兵的路城,只有三座,即南路的前屯卫城,西路的义州卫城,北路的开原卫城等,其他路城则与镇城在一起。 路下有二十五卫,分属于各路。 另外,还单独建立了防御城,如广宁中左屯卫城,广宁右屯卫城,宁远卫城,铁岭卫城,沈阳卫城,海州卫城,盖州卫城,复州卫城,金州卫城等九座。 卫下计有一百二十七所,所下设堡城一百零七座。共同防御辽东长城防线约千里以上,关城十二座。 辽东镇的防御除了陆路防御系统,其地域西,南,东南濒临渤海,黄海和鸭绿江,西起山海关外芝麻湾,东至鸭绿江共千三百余里,因岛夷,倭寇的出没,也建有海防体系,设有卫,所,堡等屯兵城。 它按军事地点的缓冲,配备了防御军驻在其地,并建筑了堡,墩,架等设施。 宁远卫的海防,共建五城,如同葫芦一般布局,另外还有堡城,如五十寨堡,羊官堡,望海堡,红嘴堡,归服堡,黄骨岛等。 渤海之滨存在不少传烽台,烽堡,如锦州南渤海边的四方台,白台子,杨台子,张台子等一系列墩台。 不过如今九州成为了汉海王国的北和省,加上北安岛。 所以倭寇已完全绝迹。 辽东镇海防如今已许久无事可做。 相比而言。 东南海防如今已成为了大明建设的重点。 毕竟汉海王国的存在。 包括苏州在内的财税重地都需要保护。 一个苏州半天下,可不是随便说说的。 所以大明自上次东海战败,推行海禁,迁民后,东海海防也成为了建设重点。 卫所,海边关城,烽火台,烽堡,内陆关城都在建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