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世界虽有起源,但没有终结——无限;星球虽有起源,但因各种力走向毁灭,有限……”我拿着电话,对着手机说道。 “小刚伦……” 一个女孩的声音,在我的身后响起。 我回过身,看到了一个戴着青色圆帽,穿着青色连衣裙的女生,双手背在身后,正身子前倾,注视着我。 她叫甄由理,是我的人质。 七月的太阳很烈,长时间站在天台上,确实有些不太适应。 “走吧。”我不顾甄由理的意见,朝向楼梯。 甄由理却看着天空,将手掌摊开,对准了太阳,脸上露出了期待。 ——《起源于终结的序章》 …… 常见的,会以第三人称叙述,而这部……《命运石之门》,明显使用了第一人称。 用第三人称,视角比较自由,作者可以用上.帝视角,讲述整个故事,在写的时候,也更容易把控节奏,让读者可以读到更多的内容,介绍世界观也会更加方便。 而第一人则不同,这种,基本锁定了读者的视角,很难从其他方面拓展故事,优点也是有的,就是读者的代入感会很强。 做一个游戏上的例子,第一视角多是射击游戏或者赛车游戏。很多恋爱类的galgame也是第一视角——游戏都通关了,男主的样貌还没有正式出现,原因就是玩家带入的角色是男主角。 第三视角类型则比较多了,格斗或者rpg这一类的。 如果说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在创作上,有什么差别,只能说,用第一人称的创作,难度更大。 蓟音萱看了上百本轻,绝大多数是第三人生,稍有几本第一人称的,也多在几万字后,改成第三人称。 这种转变,蓟音萱在最初的时候,也不理解,但随着看的增多,她也发现一个问题,最开始用第一人生的作品,用词往往会比较生涩,这才想起来,中学甚至小学时的作文,往往是以第一人称来写,像什么“最难忘的一件事”,“我的父/母亲”之类,所以在写的时候,他们也经常会以第一人称来写。 可能是这个原因,很多人在写的时候,都会习惯于第一人称。随着篇幅的增加,他们察觉到自己不能驾驭这种写法,才会更换为第三人称。 这部,《命运石之门》,是否也是这样? 蓟音萱继续往下看去。 在故事伊始,刚伦准备参加一场记者会,突然楼顶传来了一阵震动,刚伦立刻上了楼顶,见到了一个大型的机器落在楼顶,而从机器的一旁,跑来一名身着保安服饰的人,对他打手势,示意不让“进入”。 于是,刚伦又返回了7楼,给甄由理抽到了一个“金属呜帕”的扭蛋。 中博博士的记者招待会如期召开。 在记者会上,刚伦对博士的理论提出质疑,认为他抄袭了约翰·提托的理论。 就在双方陷入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