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,韦宝起了个大早,将昨天的乱七八糟的,不好的心态统统丢光,烟消云散。 这也是韦宝最大的优点,不能说充满正能量,总归算是正能量远高于负能量的一个人,并不会被不好的事情太过影响。 徐蕊和王秋雅听见韦宝起床的声音,急忙过来侍候他起床洗漱。 “公子今天似乎很高兴啊?”徐蕊笑问道。 韦宝呵呵一笑:“有吗?我今天要去就学,东西都准备好了吧?” 韦宝指的东西,是读书用的东西,笔墨纸砚那些,还有必备的一些书籍。另外还得准备给老师的学费这个时候不叫学费,叫束脩。 “都备齐了,也没有几样。”徐蕊乖巧的答道:“束脩和文房四宝,还有几本书,之前已经让人去书院问过廖夫子了。” 韦宝点点头,知道廖夫子就是他之前借以用夺得书法大赛头名的名号,从吴世恩那里弄来四两纹银。当时吴世恩找来的‘托儿’就是山海关中教学出名的,大名鼎鼎的廖夫子。 廖夫子出名,因为他的私塾是最大最出名的,而他本人也是辽西本地人当中,少有的有举人功名的人。 只可惜廖夫子家境贫寒,全靠他本人白手起家,举人这档子功名,若是在富贵人家很不错,有极大机会进入官场。 但是在寒门子弟来说,就不够用了。 所以廖夫子大半生都将心血放在他的私塾,他的书院上面。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。 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,最早出现在唐朝,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,发展于宋代。 当时,由富商、学者自行筹款,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,或置学田收租,以充经费。宋代,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、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、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、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、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、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。 明初时,宋元留存的书院,多被改建为地方学校和社学。 成化、弘治以后书院逐渐兴复。嘉靖十六年(1537)明世宗以书院倡邪学下令毁天下私创书院。 十七年以书院耗费财物、影响官学教育再次禁毁书院。到嘉靖末年,内阁首辅徐阶提倡书院讲学,书院得以恢复。 万历七年(1579)张居正掌权,在统一思想的名义下下令禁毁全国书院。其去世后,书院又开始盛行。 魏忠贤下令拆毁天下书院,造成了“东林书院事件”。 期间书院总数达到2000所左右,其中新创建的有1699所,出现了陈献章、王守仁等学派。 明朝的书院分为两类:一种重授课、考试的考课式书院,同于官学;另一种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,各学派在此互相讲会、问难、论辩的讲会式书院。后者多为统治者所禁毁。 廖夫子的书院便属于前者。 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