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来的上元节诗词会,那都是太子主持,襄王就算来那也不过是逢场作戏,非常不自在。 可是这次不一样了,太子被关,他来到这诗词会那就是最顶级的存在,那感觉,别提多舒服了! 连杨泽新这种太子的跟班对自己都客气的很,看来,这朝堂真的要变天了呢! 襄王高兴的很,跟桌上的才子们推杯交盏,好不快活! 而其他厢房里,才子们聊天也大多是围绕着上元诗词,为晚上将要开始的诗词会做着最后的预热。 作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两场诗词会中的一场,这场诗词会对于好多人来说并不仅仅限于交流诗词那么简单,好多人为此准备了许久,为的就是要在诗词会上一鸣惊人! 殊不知那李秋白,虽然之前在荆州也小有名气,但是无论在荆州的中秋诗会还是上元诗词会上都没有什么建树,反而在上次的中秋时节,跑到梁州那么个小地方的中秋诗会上拿了个头名,连在荆州的名号都因此大震,不可谓不风光! 一个梁州的诗会尚且如此,若是在荆州的上元诗词会上夺魁的话,肯定能够名扬大唐呀! 于是乎,好多才子为了马上开始的诗词会都摩拳擦掌起来…… 其中一间包厢里,一群才子气氛热烈…… “邹兄,去年你的那首上元词可妙的很,王某最近还时常翻阅呢!” “客气客气啊,王兄!看王兄这架势,怕是已经准备充足,对这次的诗词会志在必得呀!” “哪里哪里,还要仰仗在座的诸位手下留情些才好,哈哈哈……” 这人说完,全屋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…… “哎,为何最近这些时日没有听到李秋白李公子的大作呢?” 其中有人问道。 “对呀!李公子那首“却道天凉好个秋”实乃不出世的佳作呀!若是李公子在今晚的诗词会上还能作出此等佳作,我等望尘莫及呀!” 刚才还信心满满的那位被称为“王兄”的才子在说到这话的时候稍显失落,可见李秋白在其心中的分量。 “李秋白?呵呵,他不会来了!” 坐在最下首的一人听到他们说李秋白的名字之后,十分不屑的说道。 “哦?为何兄台这么说?” “这个嘛——” 那人跟作贼一样往四周看了看,然后才小声且神秘的说道:“那还要从我三姨家大表姐夫家的二侄子说起!” “…………” 众人一阵大汗,从那边说起的话,就不怕说完之后诗词会都结束了吗? 那人却不慌不忙的说了起来:“我那三姨家大表姐夫家的二侄子在东宫做过几天差,前段时间太子殿下设宴招待吴国三皇子的时候,他恰好就在东宫里……” 于是乎,那人添油加醋的把李秋白被打脸的事情说了一遍,说完之后众人还觉得不可思议,原来那首“却道天凉好个秋”竟然是李秋白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