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百人的队伍,瞬间被淹没在骑兵的冲锋阵中。 不断的有人倒下,不断的有人惨叫、哀嚎。 有敌有我,实在难分。 封长空率领的刀盾兵终于赶到了,同样都是冷兵器的战兵对阵。 盾牌格挡马刀的攻击,他们手中的鬼头刀则纷纷砍向了马蹄。 一时间倒也打的难解难分,虽然各有伤亡,但是总归是把明军的阵脚给稳住了。 后面的火枪兵,在忠武校尉李长山的调动下,重新集结,已经到位。 火枪兵的最大的优势,在于排枪射击。 要是单个的击发,准头就是个大问题。 别看郑长生搞出了超过这个时代的燧发枪,可是工艺还真是不敢恭维。 群体射击的时候,威力惊人,但是单个的精准射击还是达不到要求的。 所以,锦衣卫三千营有硬性规定,作战必同仇,击发必同步。 吴勉的杀手锏------骑兵队的第二波的冲锋暂告一段落。 他们在马力尽时,纷纷调转马头,重新集结,准备发动第三波次的冲锋。 众所周知,骑兵最大的优势在于速度,当马力尽时,他们就是骑在马上得步兵。 骑在马上跟步法灵活的刀盾兵对抗,那就是在找死。 现在,经过两轮的冲击,他们也有几百人死于非命。 这对于他们高高在上的骑兵来说,这就是莫大的耻辱。 几百名步兵,用手中的刺刀,竟然抵挡了他们两轮冲锋,虽然明军的战损率比他们要高,可是这绝对是骑兵所不能接受的战果。 当然,他们损失最大的是明军的刀盾兵给他们带来的。 骑兵队长是一个三十来岁的汉子,他也在心疼。 这支骑兵队可是北部天王吴勉的看家老本,在自己的手里全部损失的话,自己也只能以死报效了。 他哪里有脸面回去再见天王吴勉? 他们接到的命令就是不惜任何代价的断后,阻止明军的追击。 当他接到这个命令的时候,就知道他们这支骑兵队的命运了。 面对如此强大的明军,也只有他们骑兵才有抗衡的资本。 天王吴勉的性命现在可以说就是完全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了。 他们要是能够多支撑一些时间,天王吴勉的逃生时间就多了一分。 他们要是瞬间就被明军打败甚至歼灭的话,天王吴勉的命也就没有了。 无疑,他们是完全死心塌地的忠心于吴勉的。 俗话说,再好的人也有非议,在坏的人也有赞美,也有追随者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 吴勉对于明朝来说,那是大逆不道的,可是对于这些侗兵,尤其是对于这些骑兵来说,那是恩重如山。 他们自从当初,发誓效忠天王吴勉以来的初心就没有改变过。 或许他们的现在的想法,跟刚才郑小刀、郑小斧两兄弟是一样的。 牺牲自己,成全天王吴勉。 “兄弟们,我们都曾经深受过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