粮商余光辉的生意做的不可谓不大,其在辽东重镇都有分号粮铺。   他也是最近几年新近崛起的商贾之家。   要是放在以前啊,他都不敢想朝廷回放开对商贾的控制。   众所周知,商人的地位普遍不高。   天下四民,士农工商,商是垫底的。   尽管是财富巨万,可是地位低下,寻常百姓可以穿丝绸,但是他们却不可以。   无他,这是儒家士人统治下的结晶。   儒家认为商人不事生产,却可以利用倒买倒卖,积累巨额家资。   这在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构架之下,是毒瘤一样的存在。   当然,这是不通经济之道的儒家想当然的认为。   其中就算是有经国治世的人才发现了这些,可是也无法改变这一结局。   这也就是后世穿越来的郑长生,碰到头一次当皇帝的老朱。   一个是有知识储备,一个是病急乱投医,只要是能够使国泰民安的法子,都愿意试一试的。   这两个人一拍即合之下,商贾之束缚,就这么无声无息的给解除了。   于是商贾大兴,经济慢慢的盘活了起来。   有商之带动,各类手工业逐渐兴起,现在的大明从经济结构上来看,已经不单单的是小农经济了。   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提前到来了。   朝廷通过对商贾征税收,国库丰盈起来。   百姓通过自由买卖,口袋里的余钱也多了起来。   这不正是老朱所希望的吗?   是以,商贾的经营范围逐渐的放开,现在由于土豆的出现,对于粮食的买卖也开放了。   作为辽东最大的粮商,余光辉的商业眼光不可谓不独到。   他有自己的圈子和人脉网络,也有自己成熟的商道。   这次永和伯爵奉命前往高丽,这消息是瞒不住的,商贾们谁不想从朝廷大军身上赚一桶金?   可是这也得看胆魄和眼力。   钱不是那么好赚的,俗话说富贵险中求,不想冒险,还想赚大钱,这是不可能的。   天上掉馅饼的事情,哪里会有?   是以,这一次,余光辉联合了许多的商贾,这次花费重金疏通官场,只为求得能见永和伯爵郑长生一面。   他相信,只要能够见到永和伯爵,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,一定能够说服永和伯爷跟他合作的。   可是,让他伤心的是,永和伯爷似乎对商贾不太感冒。   竟然连见他们一眼都不愿意,在辕门口被武云照给否了。   大批的商人摇头叹息,只能是望洋兴叹了。   看来还是没有赚钱的命啊。   他们纷纷调转马头,做鸟兽散。   可是余光辉则不然,他决定做最后的一搏。   无论如何,也要在拼一次。   万一成功了呢,万一永和伯爷一时间心血来潮,答应见他了呢?   这不到最后的时刻,谁也不敢保证不是?   或许正是因为他的坚持,感动了上天,永和伯爷竟然真的答应见他了。   这可把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