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九六章 见闻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陛下,老臣以为,此事颇为不妥,您看要不要派人去那边看看,了解一些情况?”   皇宫之中,杜如晦端坐于李二身前不远处,李二的手中则拿着李昊的信一页页的翻着,信中同容与之前汇报的内容大同小异,除了与河套地区的突厥部族合作那一部观点比较新颖之外,再就是要人。   片刻之后,李二看完了手中的书信:“克明啊,朕打算过些日子把李德謇招回长安述职,你觉得如何?”   “陛下圣明!”杜如晦大喜,之所以没有亲口提意让李二招回李昊,主要是因为当初那句‘无旨不处返京’,如果皇帝亲口说要把人叫来回,老杜如何不喜。   当然,杜如晦想要让李昊回来倒不是有多稀罕他,而是并州合作社之法着实有些吸引人,仅凭一封信又很难全面了解,故而老杜同志此刻是心痒难奈,若是有可能的话,真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去并州。   “既然如此,那就让吏部行文吧,李德謇三月后上元节返京。”李二将信放下,手指轻扣桌面:“另外,这次给他派些人手过去,克明,此事你来负责。”   “臣遵旨。”   宫中准备调人去并州的消息很快便在长安扩散开来,不在乎的人对此充耳不闻,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,在乎此事的人,急切间连忙商聚在一起商量对策。   正所谓知我者为我心忧,不知我者谓我何求。   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不缺聪明人,比如长孙无忌,比如房玄龄,再比如几大世家,在他们眼中,李昊在并州折腾的那个什么合作社,表面上看是一种商业行为,但实际上却是在推行着一种变法。   是的,这就是变法。   如果他在并州成功了,那么合作社的方式很有可能会推向全国,只要不引起强烈的反弹,那么千百年后,他将是变革的第一人。   中书省房玄龄的官署中,长孙无忌、魏征联袂而来,三人泡上一壶茶,先是聊了些近况,很快便把话题扯到了李昊的身上。   “房公,陛下这次打算派遣十名官员去往并州支持合作社一事,不知具体人员可安排好了?”魏征押了口茶,有一搭无一搭的问道。   “具体人选基本上已经确定,怎么,玄成对此事也有兴趣?”房玄龄若有所思的扫了魏征一眼,大致上猜到了他要干什么。   “很难说有没有兴趣,老夫以为,既然是与官府合办的产业,最好应该在合作社中设立一套监察机构,一来可以防止监守自盗,二来也可以让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有所顾忌,不会在暗处对合作社下手。”   魏征,谏议大夫,也就是御史台的头头。   御史台的作用类似于后世的检查院,主要负责纠察、弹劾官员,是朝庭中央一级的监察机构,有调查、闻风奏事之权。   传言魏征在担任谏议大夫其间,奏事两百余条,无(本章未完,请翻页)   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