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2章 教授,我做完了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晨光微熹,阳光铺垫一层金黄。李康平起床,去往哥大校内餐厅。   一杯咖啡,一片顶端抹巧克力糖浆、涂着厚厚黄油的吐司,这是李康平的早餐,他买了一份《纽约每日新闻报》,一边用餐一边读报。   李竹溪这学期暂未注册课程,李康平也不急着注册课程,他吃完早饭在哥大校园内溜达,进一步熟悉环境。   哥大建立之初冠以英王乔治二世之名,称为国王学院。   美国独立之后不再臣服于大英帝国,洛校长将这所学院迁至晨边高地,更名为哥伦比亚大学。   发展至1920年,哥大已是一所大名鼎鼎的综合性大学。   有那美国哲学之父杜威教授坐镇哥大,引八方才子慕名而来。   胡适、蒋梦麟、陶行知、郭秉文诸先生皆为杜威及门弟子,应弟子们的邀请,杜威教授于1919年年底赴北大讲学,尚未返美。   又有那洛伦兹、普朗克等欧洲物理学家受聘于哥大研究院,助美国本土物理茁壮成长。   洛伦兹、普朗克已返欧,哥大研究院物理学部现由一群美国物理学家主持。   李康平亲临哥大研究院物理学部调研,他了解到了哥大物理的最新消息。   哥大物理只能代表美国东部物理的实力。20世纪20年代,全球物理中心在欧洲,在哥廷根,在柏林,在慕尼黑,在剑桥,在苏黎世,在巴黎。   李康平走出赫特莱楼,思绪万千。   这时,一辆黑色福特Sedan缓缓驶来,停在赫特莱楼的门口。   车内下来两位男子,从驾驶舱出来的这位男子是东方面孔,约莫三十五六岁的年龄,他戴着绅士帽,身着高级西装,持一把象牙马六甲手杖。   李竹溪存留的记忆里有这人的信息,李康平脱帽行礼:“周先生。”   周先生常住纽约,他是庚款基金会的成员,处理官费留美生的各项事务。   “康平,近日可好?”周先生的中国普通话带有江浙一带的绵柔口音,他给人的感觉是既气派又儒雅。   李康平答道:“我尚在熟悉哥大的环境,循序渐进,并无大碍。”   “妥。”周先生点点头道,他随即介绍身边这人给李康平认识:“此君乃是闽侯侯德榜,1913级清华留美生,现攻读哥大研究院化学博士。同在哥大求学,你二人理应时常走动,互通有无。”   李康平恭敬道:“在下广州李康平,1920级清华留美生,见过德榜兄。”   德榜兄三十岁左右的年纪,他脱去绅士帽,和气友善的说:“康平就读哪院?”   李康平道:“哥伦比亚学院。”   德榜兄问:“哥伦比亚学院之学科颇多且杂,你预备主修哪门?”   “物理。”   “物理甚难,半途而废者甚众。愿你克服万难,学有所成,为中国之科学事业献力。”   哥大研究院的物理学部、化学部(本章未完,请翻页)   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