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5章 签订盟约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在两天的协商并敲定了所有细节之后,真正意义上的会盟仪式举行了。   还是那一处高台。   三牲已经宰杀完毕,放置在台子正中央的桌案上。   这桌案由红木所制,四根桌脚上分别雕刻着四条離龙,龙沿着桌脚环绕攀援如华表一般,四个龙首正好牢牢的支撑起整个桌面。   桌案的面前,一个青铜大鼎正散发着袅袅烟雾。   这个青铜大鼎呈方形,四面四足,每一面上各自刻着赵、秦、韩、魏四国文字所写就的祭文,每一面的四边都有青铜云纹,看上去颇为庄重。   大鼎的旁边还有一个青铜敦,敦里是一滩殷红液体,由鸡、狗、马三种不同动物的鲜血混合而成。   四国五位国君在大鼎之前大约三步的距离站定。   主父站在最中间,左边是赵何,右边是秦王,韩王和魏王则位于左右最边缘。   一名年老的大祭司高声诵读祭文,五位国君垂首肃穆而立。   在诵读完祭文之后,老祭司高声道:“神前歃血!”   随后,五名国君同时上前。   祭司们取来五个青铜爵,从敦中分别舀起血液倒入爵中,随后将爵递到国君们的面前。   五位国君捧起青铜爵,相互致意了一下,然后将爵举起,轻轻的用嘴唇碰了一下爵中鲜血,让嘴唇沾染上鲜血。   这,便是所谓“歃血为盟”。   老祭司再次高声道:“交换盟约!”   四名祭司将四份盟约捧了上来,四份盟约都是由木牍制成,上面都写着一模一样的内容,意思就是四国今日在此歃血为盟,将来一定要齐心协力云云的这么一些废话,在每一份盟约之中都盖着四国国君的印章。   随后,赵国和秦国交换盟约木牍,韩国和魏国交换盟约木牍。   赵何从秦王手中接过木牍,下意识的看了上面的文字一眼。   这秦国大篆,还有点难懂。   老祭司满意的点了点头,张开牙已经掉得差不多的嘴巴,高声道:“礼成!”   老祭司话音落下,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轻出一口气。   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。”这句出自左传的话,十分直观的说明了这个时代的人们对祭祀这种事情的看重。   当然,这并不影响他们在需要的时候,将手中的这份盟约当做厕筹拿去擦了屁股,甚至可能还会嫌太硬。   礼成之后,四国国君各自离开,各回各家。   由此,这一次的离石之会,正式的落下了帷幕。   离石之会,无疑是一次改变了天下局势的会议。   魏国在这次会议之中虽然没有拿回蒲阪,但毕竟保住了河东郡,在伊阙大败之后获得了一次极为难得的喘息之机。   而且,魏国还成功的和赵国结为同盟,有了赵国的带领,至少未来的几年之内魏国是比较安稳的。   可以预见的是,当下次秦国再进攻河东之时,魏国就不会再像今年这般毫(本章未完,请翻页)   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