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祯无子,魏王府一脉、八王府一脉、楚王府一脉,被折腾了个干干净净。 如今留在汴京城里的皇族,只有小猫三两只。 赵祯此去西北涉险,真要是有个好歹。 谁接替赵祯继承大统,就会成为最大的问题。 以满朝文武的尿性,到时候肯定会分成数拨,支持不同的皇族。 到时候少不了一番内乱,一番杀伐。 一次内乱,将会为大宋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。 此前寇准、李迪、吕夷简、寇季,还有他王曾做的苦工,有可能在一夜之间,付之东流。 王曾在赵祯消失在他眼前以后,对着两个御前侍卫,就是一通拳打脚踢。 赵祯并没有罢免王曾的参知政事之位,也没有说如何惩罚,只是让两个御前侍卫拿下了王曾。 想必赵祯心里也不愿意处置王曾。 两个御前侍卫自然不敢在王曾面前拿大,更不敢伤着王曾。 在王曾拳打脚踢的挣脱他们束缚的时候,他们适当的擒拿了两回,然后任由王曾从他们手里逃脱,追着赵祯而去。 赵祯坐着龙撵出了东华门。 王曾召集的文武百官们就到了,他们早在路上的时候,就打听到了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。 也猜到了王曾召集他们的目的。 看到了赵祯坐着龙撵出现在东华门门口的时候,他们就猜到了赵祯要做什么。 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人的想法跟王曾差不多。 赵祯无子,就不该离开皇宫,更不该去涉险。 传宗接代,香火传承,那是一等一的大事。 在许多古人眼里,你努力的一辈子,干出多少了惊天动地的大事,也不如那个把儿重要。 皇家的香火传承,就更加重要。 在杜衍、刘平等人主张让魏王府一脉回京的时候,他们没有赞成,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在乎此事。 他们之所以没有跟杜衍、刘平等人同流合污。 那是因为他们觉得赵祯还年轻,赵祯能生出儿子。 赵祯自己生儿子继承皇位,才是最名正言顺的。 如今赵祯无子,还要跑到西北去冒险,他们自然不会轻易答应。 当然了,一些官员心里还有其他的想法。 比如,有些官员不希望赵祯离开皇宫,就是不希望赵祯喜欢上出宫,去宫外晃荡。 赵祯离宫不可怕。 赵祯领兵离宫,那才可怕。 他若是干出了跟他祖父一样的蠢事,那大宋朝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家底,恐怕又要给掏空了。 总之,文武百官,没有一个赞成赵祯离宫的。 文武百官们见到了赵祯的龙撵以后,主动迎上前,挡在了赵祯的龙撵前。 新晋的御史中丞对赵祯遥遥一礼。 施礼过后。 御史中丞代表满朝文武,询问赵祯,“官家要去何处?” 赵祯如今心如刀绞,也懒得跟御史中丞打太极,他十分果断的道:“去西北!” 御史中丞沉声道:“官家不该放下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