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书舍人奉命执笔,端坐在一张案几前。 李昭亮见一切准备妥当,在寇准示意下开始缓缓讲述起了他率领大同军、感德军、永兴军三军北上西夏的过程。 从兵出西夏,到夺下龙州、银州等地,一点点讲起。 虽说百官们,还有百姓们已经知道了李昭亮率兵攻打西夏的过程,但听李昭亮讲解的时候,又是另一番感受。 李昭亮亲身经历了那大大小小的战事,所以他嘴里讲出来的战事,就像是活了一样。 百官们和百姓们不由自主的就被他讲述的话语代入了进去,仿佛化身成为了一个攻打西夏的将士,跟随着李昭亮一起征讨西夏。 当李昭亮讲到了他率军攻下长城,并且打退了西夏人一次又一次进攻的时候。 百姓们一个个握着拳头,振奋的叫好。 然而,百姓们振奋的叫好声没持续多久,就变成了一脸悲愤。 因为李昭亮讲到了丁谓夺权,讲到了丁谓率领十数万将士兵进怀州,讲到了丁谓在怀州城外碰见辽皇耶律隆绪的时候,想算计辽皇耶律隆绪的时候。 他也讲到了,在面对辽军铁蹄滚滚而来的时候,丁谓落荒而逃的景象。 百姓们听完了李昭亮的讲述,一脸难以置信。 他们到没有义愤填膺的去攻击丁谓。 不是他们不怨恨丁谓的做法。 而是丁谓和李昭亮二人中,是丁谓先到了汴京城,讲述出了征讨怀州兵败,是李昭亮的过错。 所以百姓们先入为主的觉得这是李昭亮的过错。 如今李昭亮讲出了不一样的结果,百姓们并没有盲目的信从,而是带有怀疑的态度在思量李昭亮话里的真假。 同时,他们也在等,等朝廷给出一个结果,等赵祯给出一个公正的裁决。 李昭亮在讲述完了丁谓的罪行以后,对寇准拱手道:“臣李昭亮有丁谓亲笔书信为证,官家、太师尽可查阅。” 寇准眯着眼,端坐在椅子上,看不出喜怒的道:“老夫已经看过了信函,确实是丁谓亲笔信无疑。” 寇准对宦官招了招手,吩咐道:“取来信件,让官家和八王爷查验一番。” 宦官恭敬的把李昭亮递上去的带血的信,递给到了赵祯、赵元俨二人面前。 赵祯把信推到了赵元俨面前,赵元俨返推了回去,轻声道:“官家为君,小王为臣,自当是官家先。” 赵祯沉吟了一下,还想跟赵元俨客套一下,不过他听到了寇准轻咳了一声后,也就不再推辞,拿起了信。 仔细翻阅了一番。 当赵祯阅读完了信件以后,脸上再无刚才谦逊的神色,反而一脸铁青。 他捏着信件,怒拍面前的案几,“丁谓,你当真是大胆!” 百官们、百姓们,听到了赵祯这话,瞬间知道了他们想要的答案。 真正有罪的人非李昭亮,而是丁谓。 是丁谓恶人先告状,害的他们冤枉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