寇准给出的建议风险太大,寇季觉得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,不能用。 但寇准话中的一些提议,寇季倒是十分赞同的。 比如寇准让赵祯和寇季二人将兵权牢牢的抓在手里。 俗语有云:手里有兵,心里不慌。 俗语又有云:枪杆子里出政权。 只要将兵权牢牢的抓在手里,任凭那些士绅如何折腾,也逃不了被暴捶一顿的命运。 万一弄的天下大乱,那就如同犁地一样,将大宋疆土从头到尾犁一遍。 汉高祖刘邦,四旬起兵,夺得天下。 赵祯和刘亨才多大? 双双皆在二旬之龄,虽说寇季已经接近了三旬,可比起汉高祖刘邦起兵时候的年龄,依然要小很多。 寇季自己能活多少,寇季不知道。 但是赵祯能活多久,寇季却知道的清清楚楚。 史料记载,赵祯足足活了五十三年。 那还是赵祯在弱不经风的情况下活的岁数。 如今的赵祯,常年习武,身子骨格外的硬朗,他一个能打四个寇季。 如此情况下,只要不出什么意外的话,他恐怕会活的更长。 赵祯有足够的时间,将大宋反复的暴捶。 所以,现在寇季和赵祯二人,只需要革新兵制,努力的抓兵权就够了。 有了具体的方向,又有了应对最坏结局的办法。 寇季心里总算是有了一些底。 寇季心里有了底,也就没有继续跟寇准多聊,他带着寇准到了饭堂,用了一些早膳。 然后找到了已经吃过了早膳,回到房里歇下的向嫣和寇天赐,抱上了寇天赐,就出了府门。 父子二人乘车,晃晃悠悠的进了兴庆宫。 父子二人到了兴庆宫的时候,兴庆宫内早已聚满了人,满朝文武都在。 赵祯既然将西夏王宫改成了行宫,那么他就可以在行宫内召集群臣,进行早朝。 满朝文武坐定以后。 赵祯出现在了兴庆府正殿。 满朝文武施礼以后,便开始直入正题。 赵祯有意将封赏功臣的项目留在了除夕夜进行,所以今日早朝并不会颁布任何赏赐,而是凑在一起议论了一下占领的西夏疆土的治理问题。 依照大宋的惯例,辖下的疆土必须设立路、府、州、县等各级衙门。 如何归纳划分西夏的疆土,自然需要好好的议论一下。 此外,辽国割让给大宋的五个州的问题,也需要好好议论一下。 经过了满朝文武几轮商议,最终决定将西夏分成了数路。 原东平路改名为橫山路。 橫山路辖下,除了原有的东平路的辖地外,有新增了夏州等地,地斤泽以南、东胜县以西的疆土,几乎全归了橫山路。 设府城一座,位于嘉宁,取名嘉宁府。 州、县衙门若干。 设镇军两支,一禁一厢。 禁军是刘亨率领的橫山军,厢军是位于宁边州的宁边军。 毫无疑问,在随后封赏的时候,刘亨很有可能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