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日后。 早朝。 百官们怀揣着奏折,进入到了垂拱殿。 待到赵祯、刘娥、寇准三人坐定以后,百官齐齐向他们三人施礼。 施礼过后。 刘娥就感觉到了垂拱殿里的气氛不对。 但她没有言语。 郭槐依例宣告道:“有事启奏,无事退朝。” 王曙抱着朝笏,缓缓出班,奏请道:“臣王曙,奏请罢黜提刑司,还权力于六部。” 刘娥闻言,微微皱眉。 提刑司掌控在她手里,算得上是她手里为数不多的权力衙门之一。 三日前,在王曙的奏疏出现在了她面前的时候,她就察觉到了请罢黜六部的风向变了,火从六部烧到了提刑司。 她暗中压下了王曙的奏疏,想让王曙的奏疏沉没进其他的奏疏当中,就当从没出现过。 但她却没料到,寇准当堂翻找出了王曙的奏疏,还当众宣读给了百官听。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,她察觉到了,请罢六部,从头到尾,都是寇准针对她设计的一场阴谋。 她暗中统计了一下六部的官员,从中发现,近一段日子,六部的官员调动很频繁。 几乎换了一茬。 她盘算了一下,自己在六部的人手,只有林特,以及为数不多的低阶官员。 盘算到了此处,她也知道了请罢六部的真正目的,是瓦解提刑司。 提刑司一旦被瓦解,她手里就少了一个权力衙门。 不仅如此,六部在夺取了提刑司权力以后,势必会威胁到三司、三衙。 六部尚书将会成为继寇准后,她另一个有力的对手。 到那个时候,满朝文武,除了三司、三衙的人外,其他人几乎都跟她站在了对立面。 一旦被满朝文武惦记上,她这个后位坐着也危险。 想到了这里,刘娥心惊肉跳的。 当即,她招来了丁谓、曹利用、吕夷简、林特等人,一起商量对策。 商量到了最后,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。 提刑司保不住了。 吕夷简建议刘娥顺水推舟,顺势罢黜了提刑司,借此摆脱太白经天天象给刘娥带来的威胁,然后在徐徐图谋六部。 按理说,吕夷简给的这个建议很实用。 可刘娥并没有采纳。 握在手里的权力,刘娥不愿意放出去。 更不愿意放出去了以后,再跟人争抢。 他最终采纳了丁谓的建议,几人联手,死保提刑司。 他们几人联手,对付六部官员,仍有些吃力。 六部不可怕,六部官员也不可怕,可怕的是他们背后的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。 最终丁谓提议,可以借助朝堂上那些扬言要罢黜六部的官员们,一起对付六部官员,以及他们的同窗、至交。 实在不行,可以顺势罢黜了六部,保住提刑司。 虽说罢黜了六部,会得罪一大批官员,但是保住提刑司,才是关键。 所以在王曙出班奏请罢黜提刑司的时候,刘娥只是皱了皱眉头,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