寇季瞧着那些个勋贵子弟,撇了撇嘴。 他在考虑,要不要搬出一些熟知的诗词,吓死他们。 但再三考虑以后,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。 他本就不是以才名入仕的,猛然间作出一两首佳作,肯定会被人质疑。 到时候别人要是缠着他,天天作诗,他肚子里总有被掏空的时候。 于其到时候被人说成江郎才尽。 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作诗。 他腹中的存稿,有用尽的时候,可别人的才华,那是多得用不完。 为何不用别人的呢? 比如坐在他身旁的范仲淹。 范仲淹若是以后地位高了,没办法带在身边帮他作诗,那他还可以开发一下正躲在情人虫娘房里怨天尤人的柳永。 还可以开发开发欧阳修、苏老泉、苏家三兄弟等等。 大宋缺猛将,缺治世能臣,唯独不缺文学家。 以他的身份地位,有的是人供他驱使。 当即。 寇季的目光就落在了范仲淹身上。 范仲淹见寇季看向他,就明白了寇季的用意。 范仲淹踌躇了一下,瞥着寇季,低声道:“寇贤弟当真不作一两首诗词?” 在范仲淹眼里,寇季能说出‘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’那样的话,文采必定不弱。 虽说寇季假托于人,说是别人说的,可经过了范仲淹暗中查验以后,并没有发现寇季口中的那位贤才。 所以他心里断定,这话必然是寇季说的,只是寇季似乎看不上士林里的名声,所以才假托于人。 在范仲淹看来,寇季让他出面帮忙作诗,纯粹是在提携他。 在座的都是勋贵家里的子弟,还有不少名门子弟,能跟他们对诗,那是一次难得的机会。 若是能借此压服这些勋贵家里的子弟,以及那些名门子弟,那他的名声一定会传遍汴京城。 到那个时候,他想不升官都难。 范仲淹的心思,寇季不懂。 在听到了范仲淹低声询问的话以后,寇季挥挥手,“来的时候,你可是答应了我的,若是要作诗,你负责给我兜底。” 范仲淹苦笑道:“来的时候,我以为是寻常的诗会,到了以后才发现,坐在这里的皆是满门朱紫。我官职低微,人家连搭理我的意思都没有。 如今你让我作诗,让我抢了你的风头,让我借着你的机会扬名,我有些不好意思。” 寇季一愣,没料到范仲淹居然还有这种想法,他也没有多解释,淡然笑道:“放心大胆的作你的诗词,我扬名的机会,多不胜数,差这一桩也不碍事。 你却不同,错过了这次机会,以后再想扬名,恐怕要等到许久以后了。” 寇季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了,范仲淹也不再矫情,也没有推辞。 他多次升官,都是寇季在背后谋划的,他欠寇季的人情多了,也不差这一桩。 他略带歉意的对寇季拱了拱手,道:“那范某就不客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