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925章 大宋税法该怎么改?(今晚依旧一更,8月9号补……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寇季有信心在大宋商律和税律完善以后,使大宋的商税成倍数翻滚,所以他才敢在赵祯面前打包票说,稳赚不赔。   大宋是封建王朝中少有的商业发达的王朝。   大宋也是封建王朝中,少有的扶持商业的王朝。   像是大宋的瓷器和丝绸等出口业,就是大宋重点扶持的商业。   也正是因为如此,大宋拥有着较好的商业生存土壤。   在大宋现有的商业中,所能产生的税收达千万贯。   等以后大宋商业规模不断扩大,不断延伸,不断向四周开始扩张以后,所产生的税收会更多。   所以,赵祯现在投资那点钱不算什么。   赵祯其实不懂商业,甚至大宋绝大多数官员都不懂商业。   别看他们各自府上都有庞大的生意。   那是他们家里人在经营,又或者是族人在经营,他们要么醉心政务,要么醉心于结交其他官员,根本没心思,也没那个想法去做生意。   所以他们不了解生意。   再加上商人社会地位低,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士大夫,就更不愿意去了解。   他们宁愿多看一本书,也不愿意在商业上多看一眼。   也正是因为如此,能传授赵祯商业经验和生意经的,只有寇季。   赵祯也只能从寇季口中了解一些商业经验和生意经。   所幸,大宋的商业虽然繁荣,可跟后世没办法相比。   大宋这种相对原始的商业,寇季勉强玩得转。   所以能传授给赵祯一些有用的经验。   赵祯听到了寇季直言稳赚不赔,忍不住问道:“若是咱们为了扑卖回收税的权力,必然得出高价,才能让那些地方上的豪门大户望而却步。   连他们都觉得会赔钱的事情,咱们怎么赚?”   寇季笑着将大宋收税的标准,以及收税的方式给赵祯讲了一番。   然后又将大宋所能产生的税额,预估了一个大致的数字报给了赵祯。   讲完一切以后,寇季笑问道:“既然我大宋每年能产生的商税税额多达千万贯,我们就算是为了收税权投出去八九百万贯,那也有得赚。”   赵祯听完了寇季一席话,脸色有些不太好看。   朝廷每年所征的商税仅仅在六百万贯左右,可大宋每年能产生的商税税额在千万贯往上。   那还是以前大宋地盘小的时候。   如今大宋地盘大了,开设的边市多了,货物多,做生意的人也多了。   可商税并没有看到什么显著的增长。   反倒是丁口税(也就是农税)在直线攀升。   按道理说,大宋的商税也应该出现一定的增长才对。   可赵祯通过户部的文书,并没有看到商税有显著的增长。   也就是说,朝廷每年有几百万贯,乃至上千万贯,被人吞了。   而且已经吞了几十年了。   那可都是朝廷的钱,他的钱。   他脸色怎么可能好看。   寇季见赵祯脸色难看,就猜倒了赵祯的心思,他(本章未完,请翻页)   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