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775章 根本问题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赵祯话说到了这个份上,寇季不能不认,他躬身一礼,笑着道:“官家视察蒙学的当日,散了朝,朱能就堵住了臣,非要臣帮他出出主意。   臣拗不过他,就开口提点了他几句。”   赵祯笑着点点头。   吕夷简三人流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的神色。   吕夷简抚摸着胡须道:“大理地处偏远,民风跟我大宋差异很大。冒然将大理纳入到我大宋治下,用我大宋的法子治理大理,大理的百姓必定会反抗。   若是攻下了大理后,放着他们不管,他们又会时不时的滋扰我大宋。   所以,此次讨伐大理的战事并不是关键。   关键是打下了大理以后,该如何处置大理。   种世衡和李昭亮的办法,都有所缺陷。   你提点朱能的法子,倒是一个妥善的法子。   用大理人治理大理,我们幕后掌控一切。   有功的时候,我们揽。   有过的时候,大理人担。   一切的仇恨和矛盾都在大理人自己身上。   必要的时候,我们可以施恩一二,缓解大理的矛盾。   等到大理上下人心,都渴望依附我大宋的时候,我们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将大理正式的纳入到我大宋的版图中。   此举妙就妙在,我们从大理拿走了所有钱财,却不用担骂名。”   说到此处,吕夷简对赵祯拱手道:“臣赞成朱能奏疏中所言的策略。”   王曾和张知白紧随其后的拱手道:“臣等也赞成此事。”   吕夷简三人之所以如此推崇朱能的奏疏,是因为朱能奏疏中的策略,十分的附和他们的心思。   李昭亮提出的抢一票就走的策略,有点像是土匪策略。   可用,但不能长久的维持下去。   抢的此处多了,大理上下的百姓都会记恨上大宋,大宋和大理的矛盾,彻底难以缓解。   大理若是上下一心,跟大宋死磕的话,对大宋而言,也是一个巨大的麻烦。   大宋虽然有足够的实力捶打一番大理。   但是大理上下一心,悍不畏死的话,大宋要彻底平灭大理,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。   种世衡提出的策略,是朝廷一贯对待新征之地的办法。   但这个办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。   那就是用宋律治理新征之地的时候,双方会产生很多矛盾,当地百姓会十分抵触大宋派遣过去的官员,朝廷的一些政令很难推行下去。   更关键的是,百姓们稍微受到一点不公正的待遇,就会将其无限的放大,然后就会出现叛乱、抗争。   如今,朝廷在治理兴庆府的时候,就遇到了相应的问题。   当地原有的百姓,十分抵触大宋官员的管理,一遭到什么不公正的待遇,就会凑在一起闹事。   一些最早叛逃出去的宋人,也跟当地的原著百姓一起闹事。   大宋在治理兴庆府的时候,用的政令还是十分宽松的。   比起西夏推行的长生马之类的压榨百姓(本章未完,请翻页)   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