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732章 小苏洵,你别跑啊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嘶……”   几个人说完这话以后,一起倒吸了一口冷气。   几个人不是官宦子弟,就是大户公子,对大宋文制的了结,远比一般人要深刻。   再加上他们在河西历练了几年,对大宋文制的了结就深入了。   从太祖皇帝赵匡胤定鼎到如今,大宋历任四位官家,其中三位官家,在文制方面下了苦功。   在他们共同努力下,大宋文制已经融入到了大宋的每一个角落。   大宋的文制已经定了形。   已经定了形的东西,想要搬过来,十分艰难。   李太白在《蜀道难》中提到‘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’。   革新文制,比上青天还难。   官家赵祯和枢密使寇季,在革新兵制的时候,用的是春风化雨的手段,没有掀起多少波澜,让不少人错误的以为,革新制度十分容易。   可事实上呢?   官家赵祯和枢密使寇季在革新兵制前,若是没有先用雷霆手段惩治武勋、皇亲国戚的话,你再看,他们革新是否容易?   官家赵祯和枢密使寇季在革新兵制前,先用雷霆手段惩治了武勋和皇亲国戚,还是闹出了石元孙叛乱的事情。   他们若是没有惩治武勋和皇亲国戚的话,只怕叛乱的就不止石元孙一人了。   十之八九的武勋和皇亲国戚都会跟着揭竿而起。   可以说,官家赵祯和枢密使寇季革新兵制,是踩在刀尖上走过去的,稍有不慎就会玉石俱焚。   庆幸的是,他们踩着刀尖走了过去,完成了兵制革新。   可文制革新,远比兵制革新要困难。   兵制只针对军中的将士,牵连到的权贵、豪门大户,大多也是军中的人。   文制革新不同,文制革新牵连到的是天底下所有的权贵、豪门大户,以及被那些豪门大户和权贵们的百姓。   对,百姓。   虽然文制革新,有八成是为了维护百姓的利益。   但百姓们在革新的过程中,并没有多少话语权。   那些帮百姓们争取利益的官员,也很难从百姓身上得到一定的支持。   有时候还要防备着那些被人蛊惑了的百姓伤害自己。   如果是兵制革新是踩着刀尖行走的话,那么文制革新就是处在刀枪剑戟的丛林当中。   其中的危险不言而喻。   文彦博称,他们几个人参与进去,可能有性命之忧,并不是在夸大其词,而是事实。   一旦他们跟着官家赵祯和枢密使寇季一起推行文制革新,不仅仅是有性命之忧,很有可能还会众叛亲离。   因为他们几个人,不是出身于官宦世家,就是出身于豪门大户。   他们要推行文制革新的话,迟早有一日会拿自己人开刀。   自己最亲近的人。   几个人都是聪明人,都知道他们若是跟着官家赵祯和枢密使寇季推行文制革新的话,会面对什么。   所以他们坐在水池子里,闷着气,没一个人说话。   汤池里陷入到了(本章未完,请翻页)   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