狄青率领着虎字军出了保州,一路奔涿州而去。 抵达了涿州边陲,在涿州边陲,撞上了一支在民田里肆虐的辽兵。 斥候将此事告诉给狄青的时候,狄青脸色阴沉的可怕。 作为一个在边陲出生的人,狄青深知辽兵到了春秋两季,是如何欺压百姓的。 春来的时候,他们会在北地马踏庄稼,以此为乐。 秋来的时候,他们会结伴成群,南下烧杀抢掠。 边陲的百姓们对辽兵恨到了骨子里,却无可奈何。 辽兵之所以敢如此肆无忌惮的在边陲之地欺压百姓,那是因为辽国保护百姓的律法,并不包含边陲的百姓。 边陲的百姓之所以遭难,那也是太宗皇帝赵光义的错。 太宗皇帝赵光义三征辽国,北地百姓们纷纷倒戈,帮着大宋的天兵对付辽人,有钱的出钱,有粮的出粮,有人的出人,可以说是倾尽一切,在帮太宗皇帝赵光义打仗。 然而,北地的百姓们倾尽所有,也没能换回燕云归宋。 大宋兵马吃了败仗,离开了燕云,北地的百姓却没办法跟着一起离开。 他们留在北地,就成了辽人们欺负和欺压的对象,也成了辽人们报复的对象。 一些人不堪屈辱,投了辽人,迁移到了其他地方。 一些人忍辱负重,仍旧留在北地边陲。 他们为何忍辱负重留在北地,众所皆知。 “将军,下令吧,让兄弟们去宰了那些狗东西。” 虎字军的偏将听到了斥候回报,眼睛略微有些发红的主动请缨。 狄青端坐在马背上,沉声问道:“对方有多少人?” 斥候回禀道:“百人……” 狄青皱着眉头,紧握起了拳头,对虎字军偏将道:“我比你更恨他们,但是我们有重任在身。我汉家儿郎在北地遭受屈辱,那是因为燕云未复。 我们此去,便是为了复燕云。 燕云不复,我们救得了他们一时,却救不了他们一世。” 虎字军的偏将胸膛里憋着一股怒火,没有再开口。 狄青阴沉着脸,低声下令,“绕过去,走另一条路。” 虎字军上下,听从了狄青的命令,绕开了辽兵肆虐的地方,直奔铜台关而去。 一路马不停蹄的奔出去了百里,期间撞上了数支巡逻的辽兵。 数量超过百人,他们选择主动绕道。 数量低于百人,他们就会一拥而上,将辽兵斩于马下。 一行人一路掩饰着自己的行踪,悄悄的摸进了涿州,临近了铜台关。 在距离铜台关三十里的路程的时候,狄青一行果断勒马止步。 铜台关是辽国的军事要塞,要塞内外,屯驻的兵马数量不少。 依照辽人的习惯,他们会派遣重兵在要塞外巡逻,斥候的触角可以延伸到三十里地左右。 狄青一行主在偷袭,而不是硬碰硬的正面作战,所以必须在三十里的地方止步,避免被辽兵的斥候发现。 狄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