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易欢心中很不是滋味。 相比于历史上,李渊本来是贞观九年五月去世。 而今,却提前了五个月。 估计,是在草原上待了一段时间,而李渊身子骨本来就差。 但是,他最后的几年,不再像曾经的历史上那么的孤寂痛苦。 尤其是,最后李渊除夕那晚对于李二陛下所说的话,一切都是为了他这个好大孙。 李易欢长久不在长安。 无论他曾经的功劳有多大,终究都会被人遗忘的。 李承乾也好,李泰也罢,这两个人可是一点也不安分。 太上皇去世。 国丧举行完毕。 李易欢一家人又离开了长安。 秦王城中,如今的部族混杂,若是没有他这个秦王坐镇,很难以服众。 李二陛下看着儿子一家人离开,目光落在了长孙的身上。 三个月后。 大唐正式发布诏令,征伐高句丽。 李二陛下要用胜利,告慰太上皇的在天之灵。 他虽然不是嫡长子,甚至做出了玄武门之变的大逆不道之举。 但是,他才是更合适的帝王。 他会让李氏皇族的地位更加稳固,用无数的功绩,证明自己是千古名君。 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征。 对于高句丽,朝廷并没有大意轻信。 毕竟,前朝可是折戟了四次。 这一次,对于对外屡战屡胜的大唐来说,只许胜,不许败。 高句丽在大唐百姓的心中,如同一个魔咒。 一旦失利,必然影响甚大。 此次,侯君集请求出征。 李二陛下也没拒绝。 他这个皇帝也要御驾亲征! 朝中。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辅佐。 然而…… 监国却另有其人。 李易欢提前半个月从秦王城归来。 没办法! 李承乾如今的言行举止,几乎可以断定他会重走历史老路。 当然,他本人并不知道这一段对于他而言,还未曾发生的历史。 但是,李易欢着实不敢赌了。 太上皇的去世,让李易欢有一种历史错乱之感。 变了! 许多东西看似没有变化,实则悄无声息的已经不再和曾经发生的历史一样了。 万一李承乾丧心病狂,李二陛下出征,被亲儿子偷家怎么办? 仗杀称心,令这对父子失和。 李易欢记忆中的那段历史中,也正因为这件事,对于李承乾的打击过于严重,再又李泰的咄咄逼人,李承乾铤而走险。 如今,他的存在对于李承乾来说,威胁更重。 若是他不防备,结果可想而知。 李易欢却没有待在宫中,而是在桃花源批阅奏疏。 对于秦王城的经营,让他有了处理国事的丰富经验。 尤其是,如何在大局上把控,怕你自己做一个甩手掌柜。 桃花源。 “秦王殿下,您不能这样啊!” 长孙无忌欲哭无泪啊。 作为工具人,内心都是痛啊。 讲真,他是喜欢权力。 可是,什么事儿都扔给他。 老夫不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