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92章888【市井】 “当当当当!” 一架载着蜂窝煤的人力板车,从城门口缓缓驶入,旁边有伙计沿街敲锣做宣传。 “蜂窝煤啰,蜂窝煤啰,价钱比大柴便宜,皇宫里头都在用咯!” “蜂窝煤啰……” 随着南京人口的持续增涨,柴禾价钱越来越贵,而且树木也越砍越少。虽然南京多山多树,但长此以往,也不是个办法。 历史上,南京城到了清代中期,木柴渐渐跟不上城市发展需求。官府对此也懒得管,民间得自己想办法,于是出现第一家生活用煤商店,从此南京进入柴煤混用的时代。 现在赵瀚得管啊,算上外地户籍,南京城内外人口已有120万。这是他定都南京造成的,必须想法子解决民生问题。 于是就让人研发蜂窝煤,并造出使用蜂窝煤的煤炉。 煤炭来源也不愁,明末的安徽,已经遍地是煤矿,可走水路运来南京。 明代甚至已经炼制焦煤和使用天然气,方以智的《物理小识》,就记述了焦煤的炼制过程,并点明焦煤可以用来冶炼矿石。 天然气则在四川用来煮盐,名叫“井火”。 早在宋代,四川的盐矿井,就开始利用天然气。元末明初,许多矿井的天然气都耗尽了,森林资源也破坏严重,于是煤炭成为盐业生产的主要燃料。 其实用脑子好生想想,就知道大规模用柴地区,煤炭代替柴禾是迟早的事情。 北宋的首都汴梁,已经是“数百万家,尽仰石炭,无一燃薪者”。全是烧煤炭,没有一家烧柴的! 朱媺娖那副菩萨像已经画好,给雇主送上门结了润笔费。回来的时候,她正好遇到宣传蜂窝煤的,那里已经聚了不少人,朱媺娖好奇的走过去围观。 “你这什么蜂窝煤,多少钱一斤?”有百姓好奇问道。 伙计笑着回答:“不论斤卖,论个数。一文钱五个!” 一文钱五个蜂窝,其实并不便宜,今年南京的米价才4文一斤。 但跟柴禾比起来,就不算贵了。 十多年前,南京柴价为1两银子30担大柴,此时已经涨到1两银子25担大柴。根据银铜比价调整,大同朝廷最终把1两银子恒定为800文钱。也就是说,一担大柴就得花32文钱,都能买8斤大米了。(大柴就是木块、树枝之类,小柴则是稻杆、玉米杆等等。) “这多贵啊,能便宜点不?” “不贵,不贵,我这就烧给大夥儿看。” 伙计从板车上搬下煤炉,先用柴草引火,再放蜂窝煤进去。 伙计一边燃火,一边介绍:“烧这蜂窝煤不能急,得慢慢等着,火才能越烧越旺。用来烧开水、烧汤、熬粥是最划算的,火烧得旺了,也能用来炒菜。以前烧炭,烧到一半饭煮好了,没烧完的炭都浪费了。用这种煤炉,可以把风盖给盖上,炉子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