邺城,曹家正在办喜事。 曹彰迎娶了江东孙贲的女儿为正妻。 孙贲,字伯阳,孙坚同母兄长孙羌之子,孙策和孙权的堂兄,东汉末年将领。此人也是东吴绝对的核心将领,有很大的威望。 即使曹操崇尚节俭,自己的儿子结婚,也是喝了不少的酒。 他望向南方,感叹道:“可惜我儿仓舒不在身边……真想他了啊!” …… 南阳郡,舞阴县境内。 曹冲指挥军队停止行动,原地扎营。 这次大军开拔,曹冲带领了2000俘虏随行,同时还有本地的各种人才,主要还是经验丰富建筑人才,泥瓦匠,以及数名经验丰富的铁匠等等。 曹冲也很无奈啊! 当初人才三选一的时候,自己放弃了建筑人才和铸造人才,现在只能托李通找本地相关人才了。 李通派遣一支千人队负责押送俘虏,运粮队也在后方及时跟进。 李通不明白曹冲要干什么,他也没有过多的追问,这位小公子在他心目中,已经是一位神人。 “就是这里了吧?” 曹冲看向董小婵问道。 这里是一处残破的村庄,战乱导致这里已经完全废弃。 董小婵急忙说道:“主公,根据各自数据综合分析就是这里了。” “很好!按计划开始行动吧!” 曹冲看着这片荒地,脑中也有些想象不出来未来这里的景象。 他要在这里建造一座重工业城市。 听起来很好笑,也有些异想天开,所以他没有要求一个文臣跟随,不会有人同意这么大胆的设想。更不要说很多知识,再没转化成实物面前,本身就很难解释。 为什么选择这里? 南阳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。 首先是地理位置,这里北通许昌,南连襄阳,西通汉水,东连汝南寿春合肥。虽是四战之地,也可以解释为各方枢纽。 第二、这里原本交通便利,各条管道相当平整宽敞,极其方便北方的煤炭运输。水资源也十分丰富,以后的物资运输也会十分方便。 第三、本地有极其丰富的铁矿,极其丰富的石料和建筑材料的原料,有利于发展冶炼和建筑行业。 第四、南阳地区人口众多,繁华程度也是居于全国之首。有钱有人就有一切。 曹冲不想无限制的等下去,直接开干。 战报和第二次请功的消息已经在路上了,按理来说,曹冲应该率军北归了。 这就是古代的好处,通讯不便利,他可以直接开干。 等到信息传递的过程就能办成很多事了,到那时曹冲也有信心获得曹操的支持。 根据规划,第一步当然是建造简单的围墙,还有高炉以及其他配套设施。 不论是炼铁还是造水泥,高炉都是必不可少。 东汉末年已经有了成熟的高炉,有了炒钢法和百炼钢技术,但此时要想制造一柄好的武器,或者说得到含碳低的钢,步骤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