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3、沙畔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103、沙畔灯

  下元节的前一天,陆冀亲自来到东宫,并雷霆震怒。   再不管东宫,都不知道变成什么样了!   天姜恒闻陆冀来了,便也施施然到场,耿曙闻言也亲自来到,虽然他向来说不过文官们,但有他在,便表明了军方的态度。   如今太麾下的东宫成为了雍国年轻一代人的聚集处,所有东宫门客把年龄匀一匀,只与陆冀的孙差不多。陆冀忽然惊讶地发现,自己老了。   “陆相。”众人维持着基本的客气,朝陆冀点头为礼。   “陆相。”太泷施施然点头,现在有姜恒在,他已经不那么忌惮陆冀了,曾嵘不能与右相争吵,每当有分歧时,整个东宫只能挨陆冀的训斥,但姜恒不怕他。   曾嵘对姜恒的提议毫不知情,点让他很不舒服,但想到姜恒自归朝后,所有的提议都站在曾家利益一边,譬如保护山泽。也许与父亲有过协,么想来,毕竟东宫以他为首,自己的人总得保护。   陆冀冷哼一声:“你们在做什么?”   太泷答道:“准备变,今日将提出草案初议。”   陆冀冷冷道:“说来?”   姜恒示意以开始了,众人便从曾嵘起,接着耿曙,再周游等人,一个接一个,将自己初步设想,以及方向提出来。   姜恒认真地着,把每个人的提案简纲作了记录,个时候他没有空去与陆冀勾心斗角。   陆冀起初抱着挑刺找茬的态度,但渐渐地,他开始认真起来,每一道变的方向显然都深思熟虑过,伙年轻人,竟要将大雍固有的一切打碎重组!   将改头换面的一场剧变,而所有的变革,目的明确无比,都直指同一处,让雍国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调整,参与到中原的争霸上来。   “右相?”太泷客气地说。   陆冀难得地完程,没有评述。   “我老了。”陆冀忽然叹了口气。   东宫殿内肃静,姜恒搁笔。   陆冀原本有一肚话,要狠批一番姜恒那不切际的念头,完后,却让他想起了许多往事,反而无言以对。   “你们觉得对的事,就去做罢。”陆冀说。   姜恒对陆冀所为,早就作好了应对,只没想到陆冀却改变了念头。   东宫门客散去后,接下来就为期三个月的交互审阅时间。姜恒抱着书卷回房,路上却再次碰上了陆冀,显然名右相始终在必经路上等着他。   “陆相。”姜恒客气地笑了笑。   “今日朝中言,”陆冀也客客气气地说,“各有坚持,想必你不会记在心上。”   “自然不会。”姜恒笑了起来,答道。   陆冀缓缓道:“老夫竟想起来,十八年前,也有另一个人,与你想的很像。”   姜恒没有问谁,雍国么大,延续了上百年,他不第一个说话的人。   “后来他怎么样了?”姜恒选取了另一个切入点。   “后来,他死了。”陆冀说道,并目不转睛地打量姜恒。   “人总会死的。”姜恒笑了起来,那神色看在陆冀眼中,瞬间令他一怔。   “但薪火相传,生生不息,”姜恒说,“该做的事,自当有人去完成,对么?”   “说得对。”陆冀蓦然变了脸色,沉声道,“但死人做不了任何事。”   “当然,但人也不能太怕死。”姜恒一笑,开始明到为什么姜太后会派界圭来保护他了。转离开后,陆冀仍盯着姜恒的背影,久久不去。   “他说的人谁?”姜恒皱眉道,“十八年前?”   耿曙吃着午食,眉头深锁。   姜恒问:“怎么了?”   “我得走了,”耿曙答道,“下元节第二天早上。”   “啊?”姜恒诧异道,“么快?去哪儿?”   耿曙说:“嵩县。”   姜恒与耿曙对视一眼,知道汁琮仍然没有采纳他的提议,他不愿交出金玺,并准备派耿曙绕路包抄国联军的后阵。   耿曙说:“你呢?独自一人待在宫里?”   眼下正变最重要的时间段,姜恒浑不料汁琮来了么一手,当即让他进也不,退也不。不管耿曙罢,他自己到嵩县去带兵,必须有人随军为他出谋划策。自己一旦去了,东宫怎么办?   下元节当天,汁琮在书房内召见了姜恒。   姜恒感觉到屏风后还有其他人,但他没有说,也没有试图改变汁琮的决断,从太泷与耿曙处得知,汁琮人在下决前,以朝他不厌其烦,陈横利弊无数次。但一旦他下了决,谁再说也无用。   “所以王陛下决,采取强攻玉璧关的方式了。”姜恒说。   “不错。”汁琮答道,“你来落雁时间尚短,对孤王不甚了解……”   “我了解。”姜恒说道。   汁琮被姜恒打断了话头,便不再说下去,静了数息后,点了点头,说:“那么,很好。”   “我只想提醒王陛下,”姜恒说,“赵灵的门客已渗透到北方,孙英出现在灏城,就最好的证明。我们多方追查,最后都追丢了孙英的下落,王陛下攻打玉璧关时,须得千万当心。”   “孤王会注意的。”汁琮答道,“那么你呢?”   姜恒知道汁琮已有了自己的判断,单独见他,给他派任务,而不容他挑衅国君的任何权威。   “臣王陛下吩咐。”姜恒答道。   汁琮说:“昨夜孤王也好生费了一番工夫,让汁淼独自去嵩县,孤王放心不下。想让你跟随他出征罢,东宫变,我更放不下。”   姜恒注视汁琮双眼,知道人向来他的劲敌,而时至如今,汁琮还未完信任他。   但他不知道为什么,汁琮始终朝他抱着疏离感,也许他还记恨着当初的一剑。   “然则国事终难两。”汁琮起,在书房内踱了几步,说道,“眼下我们最重要的,重夺玉璧关,远计,才变。所以你只能与汁淼前往嵩县,接管军队。”   “。”姜恒没有拒绝。   “至于东宫,”汁琮说,“右相陆冀会亲自监管,你负责的部分,以传书方式送回落雁即,注意信函保密,孤王相信你不需要多少交互审阅的部分。”   姜恒说:“我负责外族外务,主张在平邦令中已大致厘清了。”   “你个聪明人。”汁琮朝姜恒扬眉,说,“去罢,东宫主导的变能不能成功,也取决于你们的一战,便当提前辞别了。”   姜恒很清楚,他最急迫需要的,威信,只有树立了威信,协助耿曙取得战功,那么朝野间针对变的反对意见,将迎刃而解。   《剑来》   “那么,便预祝王陛下旗开得胜。”姜恒朝汁琮行礼,说道。   姜恒没有说任何多余的话,完接受了汁琮的安排,让汁琮十分意外。   姜恒离开后,卫卓从屏风后转出。   “他没有申辩。”汁琮眉头微皱,说道。   卫卓说:“申辩没有用的。”   汁琮沉默,卫卓说:“今日不少大臣已在议论……”   “议论什么?”汁琮冷冷道,虽然他早已知道答案。   卫卓说:“议论他……不知他否看了十八年前,王留下的变宗卷……”   汁琮脸色愈发难看,卫卓便不再说下去。   “你的刺客卫队训练得如何了?”汁琮缓缓道。   卫卓说:“共一百二十二人,随时王陛下差遣。”   汁琮说:“派人追上去罢,守在南方,找个机会,趁着汁淼不注意的时候动手,记得伪装干净,推给赵灵。”   “。”卫卓想了想,说,“不能让界圭陪在他边。”   “我会差开他。”汁琮答道,“惜了,个良臣,就投错了胎。当心汁淼的那只鹰。”   日傍晚,汁琮颁布了一条赦令,允许山泽以氐族族的名义,暂时留在东宫,三年前的反叛则另有内情,有待查明。   姜恒知道条命令时,便知道汁琮有自己的盘算了,把他以战争的由头遣出落雁,远离权力中心,派陆冀回东宫,监督变细节,让一切在他的控制下发展。   最后作出少量让步,允许山泽以戴罪留下来,以安抚亲儿。   “你父王个厉害角色。”姜恒与耿曙一如约,前往城外沙洲放灯。   “我反而挺高兴的。”耿曙说,“汁泷没出来?”   姜恒说:“他待会儿到。你高兴什么?”   耿曙难得地笑了起来,说:“离开落雁,只有我和你了。”   姜恒在哭笑不得,发现耿曙在段时间里,竟没有真正的开心过,常常皱着眉头,缘因他们要处理的事在太多了。他们有时连用饭都不在一处用,每天匆匆忙忙,姜恒要审议变细节,耿曙除了开军事会议,还要为军中的变作提案。   些忙不完的活儿,完姜恒给他找的,耿曙的任务更繁重,甚至连练武与指点士兵武艺都没有时间。但他从来没有抱怨什么,反而想着能不能减轻姜恒的负担。   姜恒时常在东宫待到夜半,回房时见耿曙还点着灯,认真地一笔一画,写下他的治军计划。   姜恒常常觉得,汁琮也好,汁泷也罢,虽贵为王室,却从来没有得到过部下们真正的忠诚,雍国文武百官命于王室,统统只为了自己的利益。   而只有他姜恒,反而活得更像个天——他至少有一名心悦诚服的臣,就耿曙。他说什么,耿曙都会毫无怀疑地照办,对他的信任近乎盲目。   “你做纸灯了吗?”姜恒今天很烦,但他不想朝耿曙告他养父的状了。   “当然。”耿曙说,“我没空亲手做,但吩咐将士替咱们做了。你交代我的事,我从来不会忘,你看?”   耿曙掏出一叠纸灯,分别写上了卫婆、项州、昭夫人、姬珣、赵竭的名字。   两人策马到沙洲畔,入夜时,耿曙与姜恒凑在一处,点燃了纸灯。   “恒儿。”耿曙忽然说。   姜恒眉头仍微微拧着,今日汁琮所言,让他十分介意,他待他仍有提防的眼神,姜恒也想不到,过了么久,汁琮依旧会记恨当初刺他的一剑。   姜恒转过头,看着耿曙。   耿曙牵着他的手,似在思考,过了很久很久,说道:“我不知道……不知道怎么说。你都为了我,才来了雍国,为雍国日夜操劳……我……有点难受。”   姜恒笑了起来,两人面对漫天飞灯。   耿曙下一句却道:“我不知道会让你付出么多,让你么累。”   他都清楚……姜恒不知为何,内心生出少许忐忑与感动,些日里,虽然自己只字不提,耿曙看在眼中,却都感觉到了。   “对不起,恒儿。”耿曙有点难过,露出了不知所措的神情。   姜恒把他稍稍拉近自己一点,耿曙却转,把他搂在怀里。   “哥,别样。”姜恒有点难为情了,沙洲两侧有不少恋人依偎在一处,耿曙么抱着他,感觉挺奇怪。   耿曙始终不放开他,说道:“恒儿,我……”   就在此刻,姜恒忽然看见了不远处的界圭。   姜恒连忙让耿曙放开他,界圭沿着河岸慢慢地走过来,在河畔放下一盏灯,灯上写着一个字:琅。   “打扰你们一会儿,”界圭说,“陛下要朝玉璧关开战。”   “我知道。”耿曙被打扰了,语气不太好,皱眉道,“所以呢?”   界圭说:“太后让我留下,保护王室,以免再有人来刺杀。”   姜恒说:“很合理,你不用陪我们去嵩县了。”   界圭严肃地点了点头,抬眉,朝姜恒说:“小太史,活着回来,否则我会很无趣。”   姜恒笑了起来,耿曙一手揽着姜恒,说:“我会保护他的。”   姜恒忽然心中一动,说道:“十八年前,汁琅不也尝试过变?”   界圭神色一变,打量姜恒,过了很久很久,点了下头。   “好自为。”界圭说道。   “哥!”太泷在侍卫的簇拥下来了,周围寻常百姓便自发地为他们腾出地方。   耿曙难得地朝太泷一笑,兴许明天他就要去逍遥快活了,心情也随变好了不少。   “你俩都走了,”太泷叹道,“剩下我一个人了,我没想到。”   姜恒凑近太泷耳畔,低声说了几句话,太泷眼睛睁大,怀疑地看着姜恒,继而在姜恒期待的眼神下,勉强点头。   “一要当心。”姜恒说。   “你也,”太泷说,“一要当心。”   深夜里,有人放起一波飞灯,灯火犹如通往天际的道路,组成了浩瀚的银河。那道银河照亮了夜空,绵延往城另一头,深邃的黑暗尽头。   当太阳升起时,姜恒与耿曙轻装上阵,策马绕过玉璧关,沿山峦险地,度过古道,进入松林坡,前往中原大地。   耿曙放出海东青,风羽在天际盘旋,以示周遭并无危险。   通过梁国与洛阳的国界时,耿曙朝东面看了眼。   “想回去吗?”姜恒自从多年前离开家乡浔东,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了。   “算了。”耿曙些年里到不少浔东的消息,答道,“迟早有天会回去的,现在不着急。”   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