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章
阡陌想到他那时曾与山魈扭打,事后,她还曾问他有没有受伤,但他说无事。 “那时为何不说!”阡陌急道。 仓谡却没答话,闭着眼睛,似乎已经没了气力。 阡陌心中焦急,知道必须赶快找人医治。她将小船拉到岸上拴好,四下里望望,瞅见旁边的渔船上有人,忙过去,说她的兄长得了急病,这里可有善治之人。 那船上的渔人是一对夫妇,心肠不错,不仅告诉她津口不远处的庙里就有能治伤的巫师,还答应替她照料一会。阡陌谢过,又从仓谡的怀里摸出钱袋,匆匆往岸上跑去。 有钱财,巫师很快就请了来,看了看仓谡的病情,皱起眉头。 “兽毒侵体,若是早些送来就好了。”他说。 阡陌知道所谓的兽毒,其实就是那山魈的爪子有病菌,抓破了皮肤导致发炎,在现代,有抗生素可以对付,但是这里没有。 “还请巫师全力医治!”她恳求道。 巫师却摇摇头,“我虽可尽力,但他病势太重,就算缓解一时,也难捱。” 阡陌面色一白,正待再说,一旁的渔妇道,“我听闻东城的伯良,最擅治重症,人称活扁鹊。” 巫师却道:“此人颇孤傲,不轻易与人治病,上回为人医治,还是官署里的大司城开的口。” 大司城相当于一个城池的市长,阡陌想了想,问,“官署在何处?” “就在正街上。”渔妇讶然,“你莫非要去见大司城?” 阡陌没有回答,拿出些钱来交给巫师和渔妇,请他们务必照料好仓谡,转身再往城中跑去。 官署很容易找,阡陌跟着人指点,很快就在正街上找到了官署。可她正要进去,却被守门的仆隶拦住了。 “何事?”他们问。 阡陌早已想好了如何应对,道,“我是郢都的司衣,欲见大司城。” “司衣?”那些仆隶打量着她,神色狐疑,“郢都的司衣,怎会在此?” “我与兄长回乡,路过丹阳,兄长受伤病重。”她说,“烦带我去见大司城,救兄长一命。” 这话出口,那些人却笑了起来。 “既是官署中人,可有符信?”他们问。 阡陌窘然,摇摇头,“不曾带在身上。” “车马仆从也未带上?”仆隶嗤笑,“郢都的司衣,可不会浑身邋遢,独自徒步来见大司城。这位女子,兄长病重便去找巫师看看,大司城事务繁忙,理不得许多!” 阡陌急忙要解释,那些人却赶她走,“去去!再闹,可就要不客气了!” 阡陌又气又恼,却没法硬闯,心急如焚。 “我真的是司衣!”她道,“还在司会府待过,算过丹阳府库的钱物!” “你说司衣?”这时,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,“郢都的司衣?” 阡陌愣了愣,回头,却见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人,衣饰不凡,后面还跟着从人车马。 心一动,阡陌忙道,“正是。” 那些仆隶显然都认得他,连忙行礼,“上卿。” 上卿?阡陌愣了愣。 那人却看着她,“未知名氏。” 阡陌犹豫了一下,道,“林阡陌。” 那人眉间一动,片刻,露出笑容。 “原来果真是司衣,余久仰。”他说罢,拱手一礼。 这个人,是樊国的司徒游聃父。 阡陌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,但他显然知道阡陌。 游聃父告诉她,他奉樊君之命出使楚国,不久前才从郢都出来。樊君身染疾病,游聃父与伯良是旧友,此番来楚国,便亲自登门拜访,想请伯良去一趟樊国。 听到此事,阡陌眼睛一亮。她忙问游聃父,她也要去见伯良,问他可否引荐。 游聃父笑笑,爽快地答应下来。 他派人跟着阡陌,去津口将仓谡接来。 仓谡双目紧闭,额头烫得吓人,阡陌跟在车旁,不时地给他换掉变热的巾帕。 游聃父坐在后面的车上,看着他们,若有所思。 “司徒,”从人疑惑不解,问他,“那真是什么司衣?怎如此落魄?” 游聃父神色平静,看他一眼,“以貌度人,是为无礼。” 从人唯唯。 游聃父先前已经拜访过伯良,相谈甚欢。家人见他来,亦不拦阻,把他们都请进了府中。 伯良也果然如传闻中的不好说话,他看了一眼阡陌,傲气十足,“我不为士以下之人医治。” 游聃父忙道:“这位是郢都的司衣。” “哦?”伯良看看阡陌,讶然,亦露出与那些仆隶一样的疑色。 阡陌虽心急,却只得按捺,道,“乞扁鹊医治我兄长,医药所费,我等必如数奉上。” 伯良却“嗤”一声。 “医药之费?”他看看游聃父,傲慢的脸上露出嘲讽之色,“前日有一商贾,携资数万登门,要我为他医治足臭。亦是这般言语,还说若不够,要多少有多少。我便说,府中不缺资财,不若请他去城中寻巫师来治,唱念作舞,再予些药汤,必是比我此处值当!” 呃?游聃父愣住,心觉不妙。 阡陌却是面色一变。 “我闻医者,以救死扶伤为己任,常怀父母之心,知晓病痛之害,体恤亲人之忧。”她的语气愤怒而激动,“我为兄长寻访良医,曾遇城外渔人及坊间巫师,皆施以援手,虽无救死之能,却有医者之善。如今扁鹊可救人性命,却以出身相论,人死在前而无视。在扁鹊看来,此举或乃高洁,在我看来,却实渔妇巫师不如!” 伯良听着这一通激昂之语,愣住。 游聃父眉头微皱,却是目光矍铄。 “既扁鹊不肯治,我等另寻便是。”罢了,阡陌冷冷道,“告辞。” 说罢,她向游聃父和伯良一礼,转身便从榻上扶起仓谡。 游聃父缓过神来,忙上前道,“司衣何往?” “往城中,”阡陌用力架起仓谡,他已经病得无力,身体又沉,阡陌尽力稳住,“偌大的丹阳,总有能治之人!” “丹阳只有我能治。” 伯良忽而拦在她的身前。 他看着她,面色不定,未几,吩咐左右,“将病人抬入室中。” 仓谡昏迷了一日,第二天早上,才转醒过来。 看到守在旁边的阡陌,他有些诧异。 仓谡昨日病得很急,用伯良的话说,再晚一点就可以准备后事了。阡陌本想着自己尽力而为,实在不行也只能听天由命,没想到,他竟是悠悠忽忽地醒转了过来。 她露出欣喜之色,过去探探他的额头,已经退烧了。 恶人命大。阡陌觉得确是真理。 “……这是何处?”仓谡开口,嗓子又干又哑,皱皱眉。 “丹阳。”阡陌说着,将一碗水端过来,“你昏睡了许久。” 仓谡没说话,咕咕地饮下,“再来一碗。” 阡陌直接将水罐拿过来,仓谡连喝数碗,才觉得舒服了些。 他望着四周,“这是何处?” “在医者的家中。”阡陌说。 仓谡看看她:“你找到官署了么?” “找到了。”阡陌抿抿唇,苦笑,“可他们不认得我,进不去。” 仓谡讶然:“你无信物么?” 阡陌摇摇头。她身上的东西,到了芒的船上就没有了,如今是真真正正的孑然一身。 仓谡想说什么,这时,外面进来些人,是伯良和游聃父。 对于仓谡能这么快好转,伯良亦是吃惊。他给仓谡检查了一番,“啧啧”惊叹,说他医治过那么多人,像仓谡这样命大的是头一遭遇到。他两眼发光,问仓谡,可否让他再开一处伤口,试试别的药。 众人听得这话,皆是囧囧。 看着仓谡目中寒光乍现,伯良忙连声道不愿算了,一脸遗憾。 阡陌哭笑不得,见仓谡盯着游聃父,忙介绍,说这是樊国的司徒。 “是司徒出手相助,送你到扁鹊府中。”阡陌说。 仓谡闻言,即刻支撑起来,向游聃父端正一礼,“司徒之恩,仓谡铭记!” 游聃父莞尔,亲手将他扶起,“举手之劳,子何多礼。” 为了避免麻烦,阡陌一直没有将仓谡的身份告诉游聃父,仍然说他是兄长。游聃父亦是和气,言语和顺地安慰了几句,让他好好歇息,与伯良离开了。 阡陌跟着出去,想了想,走到伯良面前,向他一礼,“多谢扁鹊救命之恩。” 伯良似乎心情不错,道,“恩就免了,你说的么,医者以救死扶伤为己任。” 阡陌赧然,忙拿出钱来,说,“扁鹊辛苦,这是先付的药金,若是不够,我……” 伯良却是面色一变。 “药金?”他鄙夷地看了看那些钱,“我治病,是为了药金么?”说罢,不快地拂袖而去。 阡陌愣在原地,不知他为何突然变了脸。 游聃父笑起来,道,“伯良就是这般性情,唯恐别人以为他治病图财。”他看着阡陌,“司衣若是要谢,待得令兄病好,一道说些好话,伯良比什么都高兴。” 阡陌哂然,自己真是尽遇上怪人。 她收起心思,向游聃父一礼,“多谢司徒指点。” 游聃父问:“未知司衣有何打算?令兄病好之后,便返郢都么?” 阡陌想了想,道,“确有此念。” 游聃父微笑:“余亦要返国,经过郢都,若司衣不弃,可带司衣一程。余车马舟楫皆齐备,于令兄休养亦是方便。” 阡陌听得这话,却有些犹豫。 游聃父虽然帮了大忙,却到底是个陌生人,她不敢轻易相托。 “多谢司徒。”她说,“此事我未敢做主,还需与兄长商量。” 游聃父并不强求,颔首:“司衣自便。” 阡陌回到室中,看到仓谡已经起身,忙道,“扁鹊说,你还须静躺。” “躺了许久,骨头都硬了。”仓谡不以为意。 阡陌把粥端过来,递给他,坐在一旁看他吃。 “有话说?”仓谡忽而道。 阡陌知道这是个人精,也不吞吐,道,“你病好之后,有何打算?” 仓谡却不回答,道,“你呢?有何打算?”他看看阡陌,“你无信物,官署中的人又不识得你。” 阡陌道:“游聃父将返樊国,他路过郢,可带我一程。” 仓谡沉吟,道,“这位游聃父,你是如何见到的?” 阡陌将她去官署求助的过程说了一遍,当听到游聃父主动帮忙的时候,仓谡的眉头微微皱起。 “他识得你?” 阡陌点头,“他说他刚从郢都过来。” “那么他应当知道你与楚王之事。” “我也这般想。” “你来到此处之后,可有官署的人寻来?” “无。” 仓谡意味深长:“也就是说,他并未告知官署。楚王在寻你,他若出面告知大司城,你回郢都便是轻易之事。可他不曾,且还要自己送你回郢都,意欲何为?” 阡陌亦是考虑这个问题,犹疑不决。游聃父这般热心,但这热心的背后的目的却让她疑惑。她并不觉得他有恶意,她和仓谡两人,一个弱一个病危,他下手收拾是轻而易举,可是他没有。但要是说没有打算,她也不信。 “此地不宜久留。”过了会,仓谡断言道,“待得外面人少些,我等便离开。” 阡陌的心一提,忙道,“可你的伤……” “比这更重的伤我也得过。”仓谡不耐烦道,“舟在何处?” “在津口,”阡陌说,“我托一户渔人帮看着。” 仓谡颔首。 阡陌看着她,“你要送我去郢都?” “不然如何?你自己去么?”仓谡反问,“你知晓路么?” “可你……” “我要做甚由我主张,你莫操心。” 阡陌撇撇嘴角,想到这的确再好不过,不再多说。 楚王一路自句澨而来,入城之后,首先去了官署。 大司城听闻楚王驾到,忙不迭地引着属吏出门迎接。还未到大门前,楚王已经风尘仆仆的走了进来。 他神色着急,似乎赶了许久的路,额上泛着汗光。 “林阡陌可曾到此?”不待受礼,他劈头便问。 林阡陌?大司城一脸茫然,看看属吏,他们亦是不明。 楚王急不可耐,“林阡陌!曾任司衣,司会府女史,她可曾来过?!” 大司城等人皆唬了一下,面面相觑。 “禀大王,我等未曾听闻。”大司城小心翼翼地说。 楚王面色骤变。 这时,身后忽而传来一个声音,“禀……禀大王……” 楚王看去,却见是几个看门的仆隶,他们伏跪在地,神色惴惴。一人战战兢兢地开口,“昨日,却曾有一女子到官署来,自称是司衣……” 楚王目光一亮:“她在何处!” “她……”那人嗫嚅,“樊国的司徒带走了她,说要去找伯良,为她兄长治病……” 溜走需要时机。阡陌在屋子里找到了笔墨和牍片,写了一封信,备述对伯良和游聃父的感激之情,预备做留言。 午后,她借着出去取晾干的衣服的当口,四处查看。 伯良的家宅挺大,又是午后易疲倦的时候,并没有什么人。 阡陌穿过回廊,想探一探路,忽然听到些人声传来,忙缩到墙后。 而待得看清了游聃父身旁的的人,阡陌一惊! 蒍贾到丹阳来督促筑城之事,闻知游聃父正在伯良府中,亲自登门拜访。 游聃父在郢都时,二人有些来往。听闻蒍贾来到,游聃父亦是惊诧,忙出门迎接。 伯良亦识得蒍贾,却不喜欢应付这些高高在上的上卿,与蒍贾在堂上客套一番,推说还有病人,自顾离开,将蒍贾留给了游聃父。 游聃父无奈,只得亲自招待蒍贾,小坐片刻,到后园中散步。 “伯良长居丹阳,想当年,先王曾令他入郢,他亦辞而不受。”蒍贾道,“这么多年过去,他还是这般性情。” 游聃父笑笑,道,“伯良不羁而好逸,入郢难免多方应酬,确不宜入官署。” 蒍贾问:“我听闻伯良治病挑剔,不知何人来求医?” 游聃父目光一动,道:“听说是乡野之人,受野兽所伤。” 蒍贾颔首,没再多问。 游聃父看着他,道,“余离开郢都之事,工尹忙碌,未得告辞。不想今日,却在丹阳遇见了工尹。” 蒍贾苦笑,道,“是啊,近来清闲了些。” 想起前阵子的事,简直不堪回首。穆夫人一意孤行要杀林氏,楚王归来之后大怒,参与之人皆遭问罪。蒍贾虽因力保林氏及查处子允而得免,但仍能感觉到楚王的态度,他以往但凡出征,都会叫上他去议事。可是此番出征棠地,蒍贾连个信也没收到。 他苦恼十分,只得借筑城之事到丹阳来,一是散散心,二是希望将此事做好,在楚王面前挽回些面子。 二人正说着话,一名蒍贾的侍从匆匆而来,对蒍贾耳语几句。 游聃父在一旁看着,见蒍贾的脸色倏而一变。 “当真?!”他问。 侍从忙道:“确实无误,已经到了官署中!” 游聃父讶然:“何事?” 蒍贾正待说话,却听闻外头传来些传话之声。 伯良的家人匆匆赶来,神色激动,“工尹,司徒!主人让小人告知二位,大王到了府上,请二位到前堂去!” 二人皆是面色一变,对视之下,皆不可置信! 蒍贾不敢耽搁,即刻匆匆往堂前而去。 游聃父紧跟其后,没走几步,突然想起什么,低低吩咐从人,“速速到偏院,请司衣到堂上!” 从人不明所以,却即刻应下,往偏院而去。 还未到堂前,二人却见楚王已经匆匆而来,后面跟着神色复杂的伯良。 蒍贾正待行礼,忽而听楚王急急问道,“阡陌何在!” 他心中一惊,诧异地抬头,却见楚王盯着游聃父。 游聃父料到他必是已经知晓,不慌不忙地一礼,微笑道,“大王,夫人正在偏院之中。” 楚王喜上眉梢,正待前去,却见前方匆匆地跑来一个从人。 “司……司徒!”他气喘吁吁,面色难看,“方才……方才我到偏院中去,那位女子与病人……皆……皆不知去向!” 听得这话,众人一怔,接着色变。 楚王不由分说,推开那从人便朝前方奔去。 偏院里,寂静一片。 “阡陌!”楚王跑进去,只见四周空空如也,半点痕迹也没有。他急得几乎发狂,气急败坏地转头,喝问一脸不知所措的众人,“她在何处?在何处?!” 伯良皱眉,叫来刚才在附近做事的人询问,一名仆妇说,“方才我从外面回来,见那女子扶着男子,往津口那边去了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