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5章 当了丞相,好像又没当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第755章 当了丞相,好像又没当!

  张昭虽然一贯是心神镇定,此时此刻,他神色颇为迫切。只是,他又勉强收起迫切的神情,说道:“大王要恢复丞相官职,谁出任丞相人选呢?”   陆玄看着张昭的模样,笑道:“朕麾下的文官之首,除了张卿,谁能胜任呢?”   张昭说道:“陛下过奖了。”   陆玄微笑道:“丞相的人选,除了张卿外,没有人能胜任。朕的打算,张卿出任丞相,不知道张卿可愿意?”   “臣愿意!”   张昭不假思索回答。   他神情再也没了苦涩,反倒激动无比,高声道:“臣定当鞠躬尽瘁,不负陛下厚望。”   这一刻,张昭很欢喜。   他更是明白了。   陆玄设立大都督府,提拔了周瑜后,又设立丞相,也给了他补偿。或者说,陆玄是为了让文官和武将相互制衡,相互平衡。   陆玄继续道:“丞相设立了,不过朕这里,打算建立内阁。内阁这个机构,总揽朝廷的政务。全国的政务,都在内阁这里。”   “内阁之首,就是丞相。”   “另外,再安排三个人担任副丞相,协助丞相处理所有的政务。三个副相,各自负责朝中各部的一摊子事情,也就能更好的运作”   陆玄笑问道:“张卿意下如何?”   张昭脸上的笑容僵住。   果然,陛下的套路就是一套又一套,不是简单的提拔他。作为官场上的老狐狸,张昭一瞬间就明白了内阁架构的意图。   如果只有一个丞相总揽百官政务,所有的权利都在丞相的手中,是大权独揽。然而,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,就有利益和矛盾。   就算是一个派系的人,也都会有私人之间的诉求。   设立内阁,一个丞相,三个副相。   如果丞相有足够的威望,自然能贯彻执政理念,一切都没有问题。一旦丞相的能力弱一些,内阁就会有冲突。或者说,只要皇帝安插人在里面,就会起到牵制丞相的目的。   不可能一家独大。   张昭心中有些凉飕飕的。   他当了丞相,可是,似乎又没有当丞相,感觉当了个假丞相。最主要的一点,内阁的设立,进一步减少了大都督府的阻碍。   原因很简单!   张昭从吏部尚书的官职卸任,担任内阁丞相。除此外,还有三个朝廷官员要卸任,调入内阁担任副相,足足四个位高权重的人调任。   四个人挪动位置后,需要其它的四个人填补。其它的人填补调动后,后续又空出官职,有了更多的人升官,一级一级的升官,很多人都得到利益。   你得到皇帝给的好处,还怎么好反对皇帝呢?   这就是陆玄的高明之处。   张昭心中感叹,这世间最多的路,就是陛下的套路。   想陛下放权,果然是不可能。   张昭心中叹息一声,却也打起精神,不管怎么样,他是内阁丞相,所以高声道:“臣拥护陛下的安排,只是副相的人选,请陛下示下。”   陆玄不假思索道:“三个副相的人选,首先调青州刺史蒯良接任,他担任第一副相。其次是顾雍,他担任第二副相。最后,调荆州刺史阎象担任。”   “臣遵命!”   张昭再一次说话。   他的心头,又多了一丝的苦涩。   蒯良是资历和能力都不弱于他的人,当初陆玄的实力还很弱,蒯良离开荆州来庐江郡归顺陆玄。这些年蒯良在徐州治理地方,使得徐州百姓安居乐业。   蒯良和黄忠一起发兵北上,去夺取青州,蒯良是横推过去的。   至于顾雍,是陆玄的姐夫,这就等于是外戚,更掌握了御史台,负责科道言官,也是实权人物,至少张昭是调不动顾雍的。   剩下的阎象,也是老资格。阎象不是最早跟随陆玄的人,却是陆玄灭袁术的时候,就归顺了。阎象一早就是留在中枢的人,跟着又去了荆州主政。   阎象的年纪最大,最为稳健,对陆玄更加的忠心。   三个人的选择,很有讲究。   张昭根本做不到一言堂。   陆玄看着张昭的神情,轻笑道:“张卿,莫非你有什么意见吗?”   “臣没有!”   张昭立刻回答。   他哪里敢有任何的想法,一切的安排都是一环扣一环。   张昭问道:“陛下,臣卸任吏部尚书,蒯良卸任青州刺史,阎象卸任荆州刺史,顾雍卸任御史大夫,还有周瑜卸任兵部尚书,谁接任呢?”   陆玄问道:“张卿有哪些人选?”   张昭回答道:“请陛下圣裁。”   陆玄吩咐道:“御史台的负责人不需要改变,顾雍担任副相,仍然执掌御史台。”   “喏!”   张昭回答。   他犹如哑巴吃黄连。   顾雍是陆玄的姐夫,在内阁里面,肯定有话语权。现在,还进一步加上御史台,不卸任御史台的官职,那就意味着顾雍的影响力更强。   我太难了。   张昭无奈,只能进一步安慰自己,问道:“陛下,其它的人选呢?”   陆玄从案桌上取出调整名单,递过去说道:“张卿,你看一看。除了要调整的,也有一些要调动的人,都一并安排了。”   张昭接过来仔细的浏览。   当他看到后,心头更是赞叹,陆玄的调整滴水不漏。   张昭卸任吏部尚书,却把庞统调回来担任吏部尚书。   按理说庞统的年纪不大,问题是,庞统很早就追随陆玄,资历足够。曾经,庞统也在吏部任职,曾短时间顶替了张昭,然后主动辞掉官职。   陆玄把庞统调回来,没有人能说什么。   周瑜卸任后,抽调太史慈担任兵部尚书。论及资历和忠心,太史慈当之无愧。尤其到了最高层的位置,能力重要,可是在某些程度上,忠心更重要。   太史慈一早就追随陆玄,担任兵部尚书也没有问题。   张昭全部看了一遍,恭敬说道:“大王圣明,臣这就回去安排。”   陆玄吩咐道:“尽快安排下去,迅速适应。”   陆玄现在的调整,都是为了后续出征做准备,后方完成了调整,地方稳定,朝政也有平衡,那么陆玄才不会担心构架失衡。   太监负责的司礼监这一块,暂时不考虑。   因为没必要。   一切的机构和设置,都是为了陆玄更好的掌权,这是一个基本点。   张昭得了陆玄的吩咐,向陆玄行了一礼,就急匆匆的离开,回到自己的吏部署衙值房,心中思考了一番安排的事情,就通知薛综来议事。   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