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4章 收网,一锅端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第234章 收网,一锅端!

  张虚迅速道:“陛下,除了杜巍之外,最大的亲王是陈王赵烛,这是住在洛阳的藩王。论辈分,赵烛是陛下的叔叔辈儿,不过他这一脉传下来很弱,没有什么存在感。除了陈王赵烛,被抓的朝中官员以户部郎中高启华为主。”   赵善点了点头,稍微欣慰。   顺藤摸瓜了这么多人,最大的只是户部郎中。虽然户部郎中是肥缺,官职品级却不算高。   赵烛不过是落魄王孙。   不足为虑!   赵善问道:“具体的提审情况呢?”   张虚从衣袖中摸出提审后的奏折,递到赵善的手中。   赵善接过来查看,没一会儿的功夫就全部看完,脸上神情变得无比冷肃。   这些官员的品级不高。   可是许多底层的官员被拉拢,牵连了很多人。实际上,这也是赵善主政时间太短,且没有底蕴的原因,短短时间内提拔的自己人太少。   这就涉及官员的提拔策略。   官员的选拔和任用,首先是任人唯贤,可是不管再怎么任人唯贤,只要是人用人,只要是人治,就必然首选自己的人。在自己人的基础上,用人唯贤。   只有自己人才能一层一层的控制,才能一层层的贯彻命令。   不是自己人,专门用和自己对抗的所谓的贤人,连命令都无法贯彻下去,处处内耗,就是办不成事。或者你贯彻了下去,到底层又是层层加码。   比如朝廷征税,一个人十文钱,落到底层被层层加码后就可能变成一百文钱。   换成自己人,又不一样。   说来说去,用自己人才是首选。   因为赵善目前的关键,仍然是一统天下,仍然是以统一天下的任务为前提。在这个前提下,其它的事情可以暂缓在后面。   把首要的问题和任务解决后,后续再来处理各种问题。   赵善全部看完后,吩咐道:“来人,通知杜刚峰来议事。”   太监立刻去传旨。   没过多久,杜刚峰大踏步的进入,作为如今的御史大夫兼副相,杜刚峰喜提了杜屠夫的雅号。但凡被杜刚峰盯上的官员,必然要被查处。   杜刚峰过处,人头滚滚,血流成河,动辄都是抄家灭族,没有什么轻拿轻放重拿轻放的。   有杜刚峰的全力反腐,每天都有抓捕的官员,每天都在震惊百姓和官员。   关键是,所有都证据确凿。   每一桩案件办下来后,还会张贴告示,传告天下,确保百姓知道。除此外,处置了无数的官员后也要补充官员,也使得许多正直官员得以升迁。   整体上,官场风气也在变化,虽然变化不多,却也在一点点的扭转。   杜刚峰站定后道:“臣杜刚峰,拜见陛下。”   赵善道:“杜卿,坐!”   杜刚峰坐下后迅速道:“陛下今日召见,有什么事吗?”   赵善把张虚调查到的奏折内容,递给了杜刚峰,沉声道:“以陈王赵烛为首,有官员户部郎中高启华等人,全部都是叛贼,或是勾结赵瑞,或是勾结赵构,一一查处下狱,明正典刑。”   杜刚峰粗略翻看。   他看完后,眼神更是凌厉,杀气腾腾道:“这些贼人真是该杀,端着陛下的碗,吃着陛下的饭,却是砸陛下的锅,该杀!请陛下放心,臣一定会完成任务,诛杀所有的不臣之人。”   “去吧!”   赵善摆了摆手。   杜刚峰拿着奏折急匆匆下去,要为接下来的抓捕做准备。   赵善交给杜刚峰去处理,目光又落在张虚的身上,看着垂眸低眼的张虚,询问道:“张虚,你对朕的安排,可有什么意见没有?”   “奴才没有!”   张虚毫不犹豫就回答。   赵善笑道:“哦,这一次回答得这么的爽快?”   张虚诚恳说道:“奴才是陛下的人,一切以陛下的命令为主。陛下让奴才做什么,奴才就做什么。”   赵善见张虚态度改变了,眼中露出了一抹赞许,多了些耐心,提点道:“宦官身份是很敏感的,宦官涉及政务一向是大忌。”   “稍微逾越,就容易青史留名,而且留的是骂名。”   “你提督东厂,掌握了无数的眼线,已经是悬在官员头顶的一柄利剑。如果除了调查之权外,再加上直接处置的权利,会有无数人反击。”   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,就是这个道理。”   “所以要谨慎要低调。”   赵善沉声道:“做宦官的要学会低调,平时再多读点书。否则,你会陷入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的陷阱。多读书,开悟自身,不要当一个大字不识的宦官,不要当一个穷奢极欲的宦官,要有追求,要做一个不逊于读书人的宦官。”   扑通!   张虚心中激动,直接跪在了地上。   他一副掏心窝子的姿态,高声道:“主子提点,奴才谨记于心。奴才一定教导所有的太监学习,让所有东厂的人员和大内太监低调做事,绝不丢主子的脸。”   赵善赞许道:“去做事吧。”   “奴才领命!”   张虚站起身恭恭敬敬的退出。   走出大殿中,张虚内心前所未有的振奋。   他总算彻底明白了,或者说摸清楚了赵善对宦官的边界线态度。宦官不能干涉政务,只能低调的隐藏在暗中,这就是赵善最基本的底线。   赵善安排杜刚峰的御史台去抓人,短短三天,就把陈王赵烛、户部郎中高启华等所有涉案的人全部捉拿提审,所有案件提审后,有涉及到叛国罪,也有贪污腐败的罪行,每一个官员的罪行都张贴告示,供百姓知晓。   整个洛阳,再一次地震。   无数的官员震撼。   赵善任由官员和百姓震惊,借此机会把苏云溪接入宫中生活,透出的风声是苏云溪也是赵瑞的人,赵善震怒后拿下了苏云溪。   秦月瑶的处置也一样,传出的消息是被赵善控制在宫中。   消息泄露的点,东厂把责任推给了萧淑玉,说是萧淑玉告密的结果。   洛阳方面,不论是赵瑞,亦或是赵构的人,彻底被清扫干净。   御史台抓了无数官员,更是借此抄家,又查抄出无数的金银。这些做官的人,几乎没有一个是为官清廉的,全都是富得流油,让赵善心中无奈。   朝廷的风气,实际上是受历代皇帝影响的。   如果皇帝的胸襟宽阔,臣子就会敢于仗义执言,敢于劝谏,就是君明臣贤,朝廷风气天朗气清。   如果皇帝贪财好色,臣子就会聚敛钱财搜罗美女。如果皇帝喜欢修佛之类的,又会聚集无数的和尚,使得寺庙大兴等。   大乾衰败这么多年,朝廷风气早就败坏,导致下面的官员无法向善而行,不愿意清廉,一个个都想着贪墨。   这些都是目前的问题。   赵善要一一的纠正,只能慢慢的培养纠正。   赵善把杜刚峰抓捕的事情核实批复,就不再去过问。他专门去了趟萧淑玉的寝宫,安排了赵策读书的事情,也带在身边培养。   赵善在洛阳大开杀戒,却又没有引起任何的问题,政务一切如常。与此同时,消息也紧跟着就传出,很快传到荆州襄阳,传到了楚王赵瑞耳中。   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