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2、衡量世族的标准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显德殿,又是一日朝会开始。   随着蝗灾肆虐的持续,殿上的氛围也日渐紧张、压抑。   虽然关中各地都在想尽办法灭杀蝗虫,抢救农作物。   但蝗虫这种东西能跳会飞,善于迁徙,繁衍又快,仅凭人力很难与之抗衡。   所以当一份份来自各地损失统计的奏报被递到李世民面前的时候,他的脸色渐渐沉了下去。   但这还没完。   “陛下,臣收到急报,有数批粮商过函谷关而不入,转道北上去了。”   “关中部分粮商于近日封仓,大有待价而沽之意,以至于市面上的粮食愈加的吃紧。   这两者之间莫不是有什么联系?”   “臣听闻民间已有谣言,质疑官商勾结,抬高粮价,置百姓于危难而不顾。   民心颇为愤怒,如若处置不当,恐变生不测啊!”   “还有谣言,说突厥不日将南下寇边,而朝廷囤积粮食以作军用,不顾百姓死活。”   “户县已发生一起聚众哄抢粮食事件。   当地乡绅陈上元开仓放粮,由于数量有限,难以满足灾民需求,故引起争抢。   虽然事情已经平息下来,但应传告各处,引以为戒。”   ……   大臣们你一眼我一语,无论是自己职责范围内所关注到的信息,还是坊间听到的传闻,没头没脑一通说,几乎将李世民推向了爆发的边缘。   这时……   “陛下,臣愿削减一年俸禄,以资国库,助关中百姓度过难关!”   房玄龄首先出列。   然后是杜如晦:“陛下,臣亦愿削减一年俸禄,以资国库。”   戴胄也道:“臣有失本责,恳请自罚俸禄一年。”   接下来长孙无忌、高士廉等秦王府出身的大臣都纷纷表示自愿削减俸禄。   李靖、李绩等中立派自然也不甘落后。   “好!”   李世民面容稍霁,点头赞许道:“众卿家心怀天下苍生,真乃社稷之臣!”   当然,他不会仅仅就这么一句褒奖的话。   等到面前的难关度过去,随随便便一个封赏,都可以将他们的损失补回去。   裴寂等人面面相觑。   他们作为关陇集团的代表人物,命运早就和大唐王朝绑定在一起,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   更何况,其他大臣已经带头削减俸禄,自己这些人还不表示一下,恐怕是不想混了。   于是,裴寂带头,关陇集团的官员也纷纷要求自减俸禄。   那余下的官员只剩跟风一条路可以走。   就这样,朝廷省下来的月俸和年禄折合下来,也就相当于一个太仓的粮食了。   再加上罗太岁的三十二万石粮食,以及司农寺的库存,朝廷终于有了一些底气。   当众大臣以为这一出就算过去了,这时高士廉施施然再次出列奏道:“陛下,臣额外再捐献粮食三万石,以及十万钱,以作赈灾之用。   另外,臣有一个提议。”   还来?   一些有着守财奴属性的官员顿时翻了个白眼。   “尽管说来听听。”李世民摆出从善如流的姿态。   高士廉道:“陛下命臣修订世族名录,臣思来想去,却不得要领。   偶然间看到朱雀大门外的募捐皇榜,于是臣突发奇想,可否将‘慈善’作为衡量世族的标准。   这方法,陛下觉得如何?”   李世民当然觉得不错。   同时也有些讶异,他这个妻舅高士廉终于开窍了?   “世族久享盛誉,本应为天下人之典范。如今百姓陷于苦难之际,更不应袖手旁观。”   他缓缓说道:“以‘慈善’作为衡量世族的标尺,可劝人积德行善,亦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。   众卿家觉得如何?”   众大臣多为世族出身,但这个提议站在道德的制高点,他们也不好反驳什么,只能点头称是。   “那就这么办吧。”李世民直接拍板,“但这只能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,具体还需结合其他因素多方考虑才是。”   “臣遵旨!”   高士廉精神一振。   同时心想,那个虎头虎脑的小子,果然有一套啊!   总算帮自己摸准了陛下的龙脉。   不行,这种人才不能让他埋没在市井之中。   一定要找到他才行。 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sww.cc。趣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qsww.cc 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