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很遗憾,历史是不存在假设的。” 罗太岁嘴上这么说,其实心里没有一点遗憾。 且不论李世民是以何种方式登上皇位的,他缔造出有唐一代政治与军事的巅峰,却是不争的事实。 “盖因大势之所趋,非人力所能扭转。”他接着说道:“何况,即便当时秦王对皇位没有染指之心,秦王府的属僚们也会推着他走向这一步。” 这话立即引起了李丽质的注意。 有关玄武门兵变一事,所有人都讳莫如深,因此李丽质也是知之甚少。 只是从周围一些只言片语中得知,她父皇战功彪炳,到了足以动摇太子之位的地步,因而受到打压、构陷与迫害,最终退无可退,愤而反击。 不过说到底,杀兄弑弟有悖纲常人伦。 尤其在与罗太岁的交谈中,李丽质发现她父皇在夺位过程中是存在主动意向的,也就是所谓的“早有预谋”。 这令她深受打击。 被迫的尚情有可原,但若真是有图谋在先,那么对于她父皇来说,这场兵变无疑是一辈子都抹消不去的污点。 而他在李丽质心目中的形象,也将大打折扣! 这就是过去这段时间,李丽质备受困扰的原因所在。 不过令她始料不及的是,今日罗太岁一反常态,一而再的提及她父皇的各种无奈之处…… 这种感觉就像抓着了一根救命稻草,她又怎么能无动于衷? “你说秦王府的属僚们如何如何……到底何意?”李丽质终于开口问道,原本细腻的嗓音因为长时间的沉默而带上了一些沙哑。 “首先,我们得透过现象看本质……”罗太岁顿了顿,自觉说话的方式太过超前,于是又道:“我的意思是,看事情不能被它的表象所迷惑,而应究其本源……也即根本原因所在。” “你直说便是,我能听懂。”李丽质点点头,丝毫不拖泥带水。 罗太岁有些吃瘪的感觉,于是捏捏鼻子,又摇头失笑了一下道:“玄武门兵变一事,看似秦王和太子为争夺储位,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,实则是秦王在易储无望的情况下对当时的皇帝……也就是如今的太上皇所下的最后通牒而已。” 他一句话就紧紧攥住了李丽质的思绪。 “再往更深层次里挖掘一下,这是‘前朝遗老’和‘功勋新贵’这两股势力,各自选择领袖、站队、抱团,在利益的驱使之下越滚越大,最终演变成不流血就无法解决矛盾的必然结果!” 罗太岁说得拗口,李丽质听得也颇为吃力,但她很聪明的抓住了重点…… “前朝遗老?功勋新贵?”她仔细思索着这些字面下所代表的含义,似有所悟。 罗太岁侃侃而谈:“我大唐自晋阳起兵,直至入主关中,仅仅用去五个月,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太上皇娴熟的政治手腕,获得关陇门阀、豪强的支持,进展才如此神速。” 接着他又道:“然而,太上皇一路大肆封赏,全盘认同关陇士族从旧隋延续下来的权位,直接导致大唐开国后朝堂上的利益被这些前朝遗老瓜分殆尽。 在关中站稳脚跟后,太上皇委派秦王经略关东,许其招降纳叛、开府治事之权,目的便是通过秦王去吸纳那些朝堂上容纳不下的各地英才。 于是乎,两个代表不同利益的派系形成了,泾渭分明。” 所谓前朝遗老,即武德年间占据朝堂的旧关陇士族,以及从隋朝投靠过来的文武官员,他们对同为关陇士族的李渊有着强烈的认同感,并热衷于维护旧有的权力架构。 而功勋新贵,是追随李世民攻城略地,一战一战打出来的。他们功勋累累,自然需要一个更广阔的舞台施展抱负。 如此,一个想要维持旧法统,一个希望打破旧法统建立新秩序,矛盾由此而生。 “那……”李丽质沉吟,“如你所说,息隐王当时应该也是站在前朝遗老那一边的吧?” “太子不过是皇权的附属品而已,在继承皇位之前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权。”罗太岁点点头,直截了当的说道:“他之所以能成为秦王的对手,只因为秦王尚且保持克制,试图以皇子的身份争夺太子之位。 一旦夺嫡无望,那么秦王只剩两条可走。 一是引颈待戮,至于第二条路……你已经知道了。” 说完,他耸了耸肩。 “克制?”李丽质觉得这个用词很值得玩味。 罗太岁想到上一个世界在网上看到的一些发人深省的言论,如今仍然历历在目:“秦王用玄武门兵变告诉世人,他在极度弱势的情况下,依旧有能力在皇宫重地发动兵变。 这意味着他在更早的时候,就有能力在更好的条件下组织起针对息隐王和海陵刺王等人的杀戮。 因此,秦王并非只能在武德九年的那个时刻动手,而是他在之前保持了最大的克制!” 他这一番话下来,李丽质顿时豁然开朗,脑海里一些纠缠不清的脉络也逐渐清晰起来。 同时,她发自内心的对罗太岁生出一种敬佩之情。 因为从没有人能像罗太岁这样,闲来聊上几句,就有拨云见日之效,将一件事的来龙去脉、前因后果呈现在她面前,使其不受表象之迷惑。 这就是所谓的……透过现象看本质? “所以说,历史不存在假设。” 罗太岁作为从“历史之外”走进历史的那个人,自然有着非同一般的眼界,他缓缓说道:“大唐立国之后权力分配失衡,致使秦王畸大,隐有霸朝之势……” “何为霸朝?”李丽质打断他。 罗太岁道:“霸朝,即霸府,简言之就是权臣利用开府之便,网罗贤才,逐步架空朝堂,最终取而代之。 以汉末曹家为例,名曰汉魏禅让,实则霸朝篡位! 余者刘裕、萧道成、萧衍、高欢……皆如此。” 事实上魏、晋、南北朝一直到隋、唐,几乎每个王朝更迭,背后都有霸朝的存在。 他这么一说,李丽质立即明白过来。 闲来读史,他知道罗太岁提到的这类人野心极大。 当他们还是权臣的时候,处心积虑将自己的府署打造成一个小朝廷。 在这个小朝廷里他们行天子之事,总理天下军政要务,一旦时机成熟,更可以逼迫天子禅位,然后将自己的小朝廷照搬过来,顺利完成改朝换代。 “天策上将、太尉、尚书令、雍州牧、领十二卫大将军、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、益州道行台尚书令、蒲州都督、中书令……这是玄武门兵变前一年秦王所任之官职。” 罗太岁如数家珍,然后又道:“内有百僚之首的尚书令、领十二卫大将军,外有节制半个天下的陕东道大行台,再加上自立门户、猛将云集的天策府…… 此等权柄在手,放到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实打实的权臣!” 他转过头,看着李丽质道:“只要秦王愿意,完全可以将天策府打造成霸府,进而架空朝堂……但他选择克制。 细数个中缘由,或许是天下未定、外夷环伺,又或许还念及君父大义、手足之情……”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,似乎在整理思路,又似乎在感慨什么。 李丽质亦回望着罗太岁,见他神情专注,尤其是那双与粗犷面孔形成极致差异的眼睛,深邃而明亮,令人不禁深陷其中。 “但问题在于……”罗太岁深吸一口气道:“那些追随秦王的谋臣武将们可没有这么多顾虑。 他们出生入死,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,愿望是封侯拜相、一展抱负,你觉得他们会甘心蛰伏在一个亲王府里当属僚吗? 更何况,太上皇当时已经着手打压功臣,削秦王的权!” 他的气息扑打在李丽质的俏脸上,而后者沉浸在他的话语中,似无所觉。 罗太岁又道:“秦王一旦失势,他们这些属僚该何去何从? 似秦王这般身份,这般冠绝天下的武功,尚且被猜忌打压,他们又何谈出路? 还不如反了他娘的,拥立秦王为天子! 成了,自有从龙之功。 若不成,唯一死而已!” 唯一死而已…… 如此决绝的话在他口中用平淡的语气说出,犹使得李丽质心中一颤,并引导着她的思绪代入到旧时秦王部下的处境和立场。 难怪罗大头之前有言,即便当时秦王对皇位没有染指之心,秦王府的属僚们也会推着他走向这一步。 “秦王爱惜自己的羽毛,但属僚们可是赌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! 若秦王不允,大家只得做鸟兽散。 若秦王允之,大家就齐心并力,博他个乾坤出来! 你是秦王,你又作何选择?” 罗太岁问李丽质。 李丽质直视他的眼睛,没有说话。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sww.cc。趣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qsww.cc 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