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笔迷楼] 尾关五里外,一座三进三出的大宅子。 各个门口都有劲装打扮的彪悍汉子持刀把守,一派森严的景象。 大厅内,上首摆着三把交椅,左右坐着面容酷似的两位青年男子。 一人头顶裹着青纱万字巾,皮肤微黑,络腮胡须,大马金刀靠在虎皮大椅上,威严俱足。 另一人穿着却要更华贵,绸缎长衫,戴着镶着方形玉的银抹额,显得年轻许多。 他们便是饮马川的两位当家,窦武、窦文。 “大哥接下这笔买卖的时候没看好日子,他娘的头一天就损兵折将,越拖下来越容易有变数!必须得想个法子!” 窦武面沉如水,手掌拍在黄花梨木桌上,震得茶盏跳动。 按照原本的计策,头关的杨如晦和尾关的金不患。 应该在杨贞道过道的途中前后夹攻,一举将其拿下。 这是最好的结果。 既不用劳烦登云岭的响马出动,省下一份人情,也能免去自家兄弟无故伤亡。 但谁也没料到,杨贞道似乎早有察觉,反而将计就计。 先下手为强拿住杨如晦,占住头关天险,弄得局面僵持。 所幸金不患有提防,发出响箭报信,没有把尾关丢掉。 “我们明明在沿途都埋伏眼线,监视杨贞道的动向,并未与凤翔府城的亲信接触过。他若知道绝龙山是陷阱,为何要自投罗网?真以为一座头关能挡得住饮马川三万人马?” 窦文磨了磨指甲,一副心不在焉的轻松样子。 “杨阀一龙一武,犬父虎子,真以为是道听途说?” 窦武瞥了一眼不成器的弟弟,眉头紧皱,沉声道: “杨玄策不去说,天生体魄过人,换血九次,四象不过,一拳能打死三重天的高手。” “他二哥杨贞道,是十八岁就能带兵剿匪平乱的狠角色。几年前的北地,除了饮马川和登云岭,还有黄龙寨、乱空山、飞云渡等几股势力,如今呢?一个不剩了。” 窦文撇了撇嘴,嘟囔道: “仗着杨阀兵强马壮,吃掉几只小鱼小虾算什么本事?前年打了两次饮马川,山道都上不来就给大哥逼退了,想来也没有大伙儿传得那么厉害。” 窦武露出恨铁不成钢的铁青面色,摇头道: “千万别小瞧这个杨二郎,他比杨洪厉害多了,之前搞了个镖局盟会,几十家抱作一团,每年交三成税,让凤翔府城的老兵训练镖师,传授战阵合击之术、甚至出卖弓弩军械全副武装,此后靠近凤翔府城的八郡之地,响马再难做成买卖。” “因为每次商队出行,往往是几家镖局共同接货,人数成百上千,浩浩荡荡打出旗子,根本无人敢犯。” “黄龙寨的马全、乱空山的王和尚,一个个不信邪,上次非要搞聚宝商行的货,撞到十八家镖局盟会手里,不仅搞得灰头土脸,后来更被杨贞道亲自带兵踏平了。” “除此之外,他还让大大小小的村庄镇子修筑坞堡,招募乡兵,一听响箭就鸣锣击鼓守望相助,凡有见死不救、知情不报者,全部判处重罪……所以近些日子,咱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,有时候打秋风收不到粮食,还得赔掉不少性命。” 提及杨贞道此人,窦武面色复杂。 言语之中,隐约有几分佩服的意思。 北地早些年的响马匪患,闹得比现在严重多了。 以前有刀有枪有人,就能上山落草,扯起大旗,做刀口舔血的无本生意。 现在嘛,多少要掂量轻重,想清楚自己有几颗脑袋,够不够砍头。 “手段再高明,迟早也是饮马川的阶下之囚。几万人马困住头关,他还能插上翅膀跑了?” 窦文仍不在意,心思显然没放在这上面。 看到三弟如此不争气,窦武顿时兴致索然,有些无奈。 暗自责怪老父亲从前过分宠溺小儿子,这才养出一身纨绔的习气。 不同于登云岭、平天寨这种被世道迫害,无奈做匪造反的起家经历。 饮马川准确来说,其实不算响马,而是地方豪强。 窦家世代扎根于南漳县,祖上有过四品高官。 后来连着出了几个有功名在身的举人、秀才,在乡野间的声望极大。 加之几十年开枝散叶,形成庞大的宗亲,连县令和郡守都要给几分面子。 几年前,因其趁着旱涝频发的天灾时节,囤积大量粮食,抬高物价。 惹得当时的刺史大人很不高兴,发话要治罪窦家。 出外闯荡归来的窦家大郎得知消息,索性召集庄户公然对抗官兵。 之后更纠结了一帮彪悍凶恶的江湖人士,裹挟乡勇流民,自个儿占山为王。 窦武跟随大哥混迹于绿林道,摸爬滚打,见过生死,知道江湖的险恶之处。 可家中排行最小的三弟窦文,自幼却是锦衣玉食,不曾吃过半点苦头。 尤其在饮马川不断壮大,成为北地一块响当当的豪强招牌后。 窦文行事更无忌惮,越发骄横起来。 甚至跟杨元建称兄道弟,结交了不少只懂吃喝玩乐的狐朋狗友。 窦武也想好生管教,免得以后惹了不该惹的强人,丢掉性命。 可三弟仗着老父亲心疼,向来不把他放在眼里,唯独惧怕大哥多一些。 “方猛死在头关,金不患不知道被谁击杀于尾关……我看杨元建没说实话,他二弟身边绝对有高手。” 窦武手指敲动了几下,发话道: “让成忠、徐义晚上佯攻几次,看能不能把那人引出来,另外……你去守住尾关,免得那帮官兵和咱们兄弟起了冲突。” 他要坐镇后方调度兵马,一时走不开。 大哥前去接应杨元建,只得把这桩差事交给窦文去办。 “得嘞,明天必定擒下杨二郎,看他有什么三头六臂。” 头戴银抹额的窦家三公子点头笑道。 “你别冒进。头关有个神箭手厉害得很,方猛就是死在他手里,有什么事让底下人去做,绝不要亲自上阵。” 窦武严肃道。 “二哥,你还真信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娃娃能拉得开铁胎弓,射死独眼彪啊?” 窦文嗤笑一声,不以为意道: “就算四象不过的杨玄策,碰上武道三重天的方猛,也未必是对手了。换血次数多,气力、潜能越强悍、越深厚,可境界层次摆在这里,怎么也跨不过去啊。” 窦武瞪了一眼嬉笑的弟弟,怒声道: “小心无大错,关键时候能保命!这桩事要办砸了,我让大哥回来扒你的皮!” 看到二哥发火,窦文缩了缩脖子,应了一声“是”,就准备离开。 这时候,却有人走进大厅,凑到窦武耳边低声说了几句。 “站住!” 一声爆喝响彻厅堂。 窦武霍然起身,气血勃发,犹如烘炉开盖,冲出强烈的热力。 他抬手抓起桌上的茶盏,砸向转身回头的窦文。 啪! 瓷片裂成几瓣! “二哥你疯了!烫死我了!” 窦文被浇得一头,额头浮现青肿,大叫道。 “你个惹是生非的祸害!我进宅子之前说过什么?别去后院骚扰女眷,你倒好,逼得李小姐投了井!” 窦武怒气冲天,恨不得一拳打死这个亲弟弟。 饮马川是地方豪强,根基深厚。 私底下勾结周遭村庄的富户、士绅,许诺保他们平安,好布置眼线、暗桩。 平常劫掠所得的红货,更是由他们出手销赃,彼此三七分成。 这座宅子本是一个叫李垣的富商所有,专门提供给饮马川藏兵、落脚。 他女儿刚走亲回来,不清楚情况,准备明日启程回凤翔府,却不料遭了窦文的毒手。 “二哥!你发那么大火做什么?这样的事儿,我平时也没少做,咱们是响马,睡个把女人算什么大事?” 窦文捂着额头不满道。 “往常那些小镖局、小生意人,他们见了我,连自己老婆献出来的都有!傍上饮马川,北地豪强谁不卖几分面子,这买卖多划算!” 窦武拳头攥紧,气势汹汹踏前一步道: “绿林道上定好的规矩!七不夺!五不准!成忠,你一字一句念给这个孽障听!” 过来报信的那条中年汉子面无表情,沉声道: “七不夺!迎亲娶亲不夺、送葬起坟不夺、和尚道士不夺、鳏寡孤独不夺、邮差送信不夺、车船客店不夺、行医治病不夺!” “五不准!不准劫掠乡亲!不准奸辱良家!不准一扫而空!不准残杀妇孺!不准灭人满门!” 所谓的“七不夺”、“五不准”,都是最早时期响马留下了几条规矩。 其中有的是因为忌讳,比如迎亲娶亲、送葬起坟,容易冲撞鬼神。 至于和尚道士、鳏寡孤独、邮差送信,这些人大多穷苦,没什么油水,反而容易惹麻烦。 最后的车船客店是眼线、游方郎中有用处,没必要得罪。 还有什么劫掠乡亲、奸辱良家,为的是图一个好名声。 劣迹斑斑的响马,往往死得早。 这些条条框框,与其说是规矩,其实更像江湖经验。 “二哥,你莫非故意找我麻烦?别的不说,你手底下的独眼彪哪条戒没犯过?能容他,不能容自家亲弟弟?这是什么道理!” 窦文并没有被吓到,挺胸抬头质问道。 “我也没想要她的性命,之前进门的时候瞧着娇俏可人,就想着勾搭一下,谁知道她性子那么烈,睡一次就投井了!你要觉得不好交代,我跟那个富商赔个罪,给点银子打发便是,何必伤了兄弟和气,还搬出老掉牙的七不夺、五不准。” “咱们落草为寇,做响马,比的是谁兵强马壮,人多势众。那些江湖道义顶个屁用!” 窦武听得一愣,正欲张口反驳。 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说,沸腾的气血瞬间沉寂。 他站了片刻,平复心头的怒火后。 摆了摆手让三弟退下,没有再提后续的追究。 “后院还有多少女眷?” 等到厅堂只剩下成忠,窦武思忖良久问道。 “四五个丫鬟,八九个护院随从。” 中年汉子答道。 “全部杀了,别让消息传出去,坏了饮马川的名声。” 窦武坐回那张虎皮大椅,眼睑低垂: “还有李垣,也一并做掉,他女儿被害死,即使表面不说什么,心里肯定会有怨言,这条线不能再用了,要免除后患。” 成忠点头,表示记下了。 “可惜,李垣这人办事很得力,每次不好出手的红货都弄得妥妥当当,要不是那孽障……唉,家门不幸!” 窦武叹气道。 他也没辙。 总不能为了外人大义灭亲。 “当家真难,等做成这笔买卖,等杨元建继承阀主之位,饮马川就安稳了。” 窦武眼底流露一丝期待,憧憬道: “老话说,当一天土匪,怕一天兵。咱们不会做一辈子响马,以后要做官、做大官!”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sww.cc。趣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qsww.cc 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