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五章 莲台倒覆(2 3盟主terryf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解决了房子的问题之后,高余就离开了店宅务。   天色还早,又不太想回安乐馆。可是昨天已经去了下瓦子,今天再去,就显得有些频繁,说不定会被人发现。自从收到了麻婆子的警告之后,高余变得格外小心。   不回安乐馆,又不能去下瓦子。   高余沿着沿路返回,来到众安桥头。   向东眺望,他心里突然一动,旋即迈步走上了众安桥。   裘妙法留下的那封信,高余只看到了众安桥三个字。   以他对杭州的了解,本能就联想到了下瓦子。可实际上,众安桥附近,可不仅仅只有一个下瓦子。下瓦子对面,是兴庆坊,众安桥东,还有一个教钦坊。听上去,似乎仍遵循着汉唐的坊市制度,可实际上,那坊墙早不复存在,形成一片民居。   论繁华,这些居民区远比不上瓦子。   但在这些居民区里,仍有许多游玩之处,只是不如瓦子里那么密集。   教钦坊,高余有印象。   他依稀记得,曾路过教钦坊。   附近也有不少勾栏、酒肆以及商铺。   和下瓦子一样,教钦坊也在众安桥附近,亦或者说……   他走过众安桥,不一会儿的功夫,就来到了教钦坊。   这里的人,的确比不上下瓦子多,也没有下瓦子的热闹。不过也是商铺林立,路人杂行,颇有几分繁华气象。   杭州的街道,大都笔直,不似汴梁那样七扭八拐。钱塘门是西门,东青门则是东门。两座城门之间,有盐桥和众安桥两座桥梁,跨两条河流,形成了一条大街。   不过,这一条大街,确有三个街名。   众安桥到钱塘门这一段,名钱塘门大街;众安桥到盐桥一段,则唤作众安桥大街,也是三个街名中,距离最短的街道;过盐桥,一路向东,至东青门,则唤作东青门大街。   高余站在街边,目光却落在斜对面的巷口。   那巷子,名叫灵芝巷,是一条老巷陌。   记得当年师父在时,他就从这里路过,还朝里面张望过几次。   在高余的记忆里,灵芝巷很深,而且巷陌曲折,能一直延伸到教钦坊里的街道上。   巷子里有一个会馆,名曰青溪馆。   据说,是睦州青溪县的木漆商人集资开办。   睦州盛产木漆,也是花石纲里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。而杭州,则是花石纲的集中之所,各地采集而来的奇花异草,珍奇异石,都会先在杭州集中,然后通过运河向北方输送。于是,那青溪县的商人就兴办了这家青溪馆,主要招待睦州的商贩。   不过,高余还听人说过,青溪馆后来入不敷出,青溪县的木漆商人就改变了经营策略,把最初只是为招待睦州商贩而建的会馆,变成了一个赌场,生意非常兴旺。   赌场吗?   高余在路边的一家茶肆里坐下,招手唤来了一个身着黄杉,头戴乌纱帽,手持茶具的茶博士过来。   有宋一朝,茶文化不再专属于权贵阶层,而是向民间扩散。   于是在许多城市里,包括汴梁、杭州这样的大城市,茶坊茶肆林立,生意格外兴隆。在这种情况下,就催生出了另一种职业,就是被人们称之为‘茶饭量酒博士’的职业。   这种人,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,且掌握丰富的茶文化,以及熟练的冲茶技艺,同时还要有出众的口才。   “客人可要吃茶?”   “是啊,想要一杯雪泡梅花酒。”   高余用杭州方言,与茶博士交谈。   那茶博士闻听,顿时笑了,冲着高余竖起了大拇指。   雪泡梅花酒,并非酒,而是杭州地区在夏季,专门准备的一种茶饮。   取冬季最为纯净的积蓄储存,在隆冬将去,初春尚未到来时,采梅花花瓣,浸泡于雪水之中,而后用极为特殊的方法加以储存,保鲜。如此,雪水纯净甘甜,又侵入梅花的芬芳。入蜀之后,人们就会把这已经融合了梅花芬芳的雪水取出,煮沸,冲泡成茶饮。雪水的纯净甘甜,梅花的芬芳气息,再融汇茶叶的韵味,滋味非同一般。   杭州的大小茶肆,每逢冬季都会储存这雪泡梅花酒,然后在暑期贩卖。   一壶雪泡梅花酒的价格,大约在八十文,配上茶叶,以及茶博士的费用,至少也要一百多文,在杭州算得上是一种高消费。所以,能点出雪泡梅花酒的人,大都是有些积蓄。若不然,就是进来要一泡茶,反复续水,一直把那茶喝的如同白水。   这是个大客户,而且懂得饮茶。   “可要量茶?”   “七宝擂茶就好。”   “客人,稍等。”   这七宝擂茶,也是杭州茶肆特有的一种茶叶,用其中名贵原料混制而成,配上雪泡梅花酒,滋味更是醉人。   老道士生前,只要是有些积蓄,就会来酒肆喝上一回。   后来,他干脆在玉皇观里自制雪泡梅花酒,而后弄来七宝擂茶,自冲自饮,更是逍遥。   高余跟在老道士身边,所以也知道这样的搭配。   茶博士坐下,摆好了茶器,开始为高余表演茶艺。   那雪泡梅花酒煮沸之后,高冲低泡入茶具之中,茶汤色泽诱人,散发出浓浓的茶香。   茶香之中,还有一丝丝梅花的芬芳。   那感觉,令人心旷神怡。   一口茶饮入口中,令人回味无穷。最为奇妙的是,明明是滚烫的热茶,入腹之后,却又一丝丝清凉之意在体内萦绕。这也是梅花雪泡酒最特殊的地方,也因此价格昂贵。   高余饮了一杯茶,露出舒爽之色。   这茶,说实话没有师父制的好,但也算是水准之上。   “博士,那巷子口,怎么有一座神龛?   高余示意茶博士继续,然后做随意状,开口询问。   他说的神龛,就是灵芝巷口处的神龛。那神龛高有离地大约三尺,高约五尺,极为醒目。神龛下,是一个三尺高台,夯土筑成,还铺上了石板。神龛里则供奉一尊神像,栩栩如生。乍看神像,不似宋人,眼眉更似西域胡人,可衣装打扮,又是宋人装束。   神像高座于莲台之上,庄重肃穆。   莲台宝座,大都是佛家常用。可这神像明显不似僧人,总给人感觉有些不伦不类。   而最让高余感到好奇的,还是那莲台宝座的形状。   正常的莲台宝座,是六边形莲花座,莲花瓣向上盛开。灵芝巷口的这座神像莲花台,花瓣却向下倒覆,而且每一个花瓣上都绘有不同风格的花卉图案,色彩斑斓。 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sww.cc。趣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qsww.cc 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