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慈烺将小诗诗送出皇宫,有宫里派出马车,将小诗诗送回了府。 沈府,就是崇祯皇帝御赐给小诗诗家里的一座府宅。 既然小诗诗马上就是太子妃了,那么沈家自然也不能太寒碜了。 沈家也曾是名门望族,作为吏部主事的沈牧之,也曾在京中为官。 只是,家族受到了东林六君子案的牵连而至没落。 算得上,他们也是忠良世家。 对于小诗诗作为太子妃的人选,按理说是没有任何异议的。 偏偏,大明王朝的御史们,就喜欢吃饱了撑的没事干。 御史们似乎觉得,只有他们自己显得特立独行一点,曾跟刷自己的存在感。 昏君他们敢怼,明君他们更敢怼。 有的,单纯的就是想出名。 有的,干脆就是个杠精。 什么是杠精,他们并不真正关心事实的观点,只是对人不对事,也就是说的“为反对而反对”,这类人以抬杠为己任,被称为杠精。 这些御史经过数代的积累,深谙明杠、暗杠、单杠、双杠等花式抬杠方法,给他们一个话题,能杠起整个地球。 御史言官多为具有功名的读书人,大都具有两项品质。 一是刚正,二是有识。 所谓刚正即介直廉正,大公敢言。 惜名节,轻富贵,谋国忘我。 所谓有识就是识大体、识政务、识古今。 学养深厚,经验老成。 成祖皇帝朱棣曾说:“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,清则无私。 谨则无忽,介直则敢言。 ”明建文帝朱允炆亦曾说:“都察院朝廷耳目,国家纲纪,用得其人,则庶政清平,群僚儆肃;不则百职怠驰,小人横恣。 ??御史缺,行吏部慎选,不得滥授。 ” 可千万不能小瞧这些御史,他们在朝中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 在一些大事的处理上,往往起着关键作用。 当然,御史也有好官。 比如说监察御史于谦,可以说是于谦拯救了大明,延续了大明国祚。 于谦开始从一个御史,后来当了封疆大吏。 当年明英宗朱祁镇不顾劝阻,非得要北征瓦剌。 结果土木堡一战,大明精锐损失殆尽。 瓦剌大军更是兵临北京城下,在于谦的力主之下,北京保卫战保住了大明王朝。 然而,像是于谦这样的官员毕竟是少数,大多数的御史,都是沽名钓誉之徒。 尤其是崇祯一朝的御史们,没有几个好东西。 当初,朱慈烺在湖广平寇的时候,随着十二团营的不断壮大,许多御史就开始蠢蠢欲动。 在崇祯皇帝面前进献谗言,说什么太子势力太大,对国家不是什么好事。 如今朱慈烺大胜归来,威望正隆的时候,御史们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触这个霉头。 可是,他们对于册立太子妃这件事上,却提出了反对的意见。 理由也很简单,沈家确实是忠良世家没错。 沈牧之确实也是个清官,他不为强权,和魏忠贤作对以至被贬官,这些都是不容置疑的事实。 小诗诗并不同于寻常的村姑,她是知书达理的。 身为书香世家的她,虽然长在花家庄。 可自幼家庭的熏陶,琴棋书画虽不敢说甚精,但至少也能上的了台面。 论外表,小诗诗更是出类拔萃。 从身形相貌,以及出身都是无可挑剔。 按理说,册立沈诗诗为太子妃,是名正言顺的事。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sww.cc。趣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qsww.cc 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