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到外面的枪声,本来在里面气定神闲喝茶的温体仁,将茶杯放下。 连忙站起来,朝外面望去。 镇抚司衙门其他锦衣卫也闻风而动,鱼贯而出。 此时,三十三名国子监学生,和一名国子监祭酒,被锦衣卫围得水泄不通。 温体仁走出去的时候,看见许显纯被抬了进来,但是脖子处血肉模糊,已经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。 温部长吓了一跳! 卧槽! 温体仁迅速调整好面部表情。 一般这种情况应该惊讶、愤怒,但又带着一种克制。 这才符合他这个礼部尚书该有的段位。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十七年换了五十几个首辅,温体仁坐首辅位置坐了8年。 论演技,温体仁那绝对是影帝级别的。 “许大人!”温体仁用那种震惊,愤怒,又带着一些关切的语气大喊出来,向那边奔过去。 那姿势,那语气,那神态,多么的自然。 温体仁一把握住许显纯的手,还是温热的。 许显纯眼中惊恐、绝望和无助,握住温体仁的手在剧烈颤抖,嘴巴动了几下,似乎想说点什么,但是已经说不出话来了。 温体仁愤怒道:“来人!把人全部拿下!” 很快,锦衣卫便将人都拿下了。 枪只有一把,一群学生是不可能有反抗能力的。 锦衣卫现在怒火中烧,想着杀一批人,好在温体仁出来制止了局面。 三十几个人在崇祯四年的正月初一晚上全部被关进了镇抚司衙门。 杀许显纯的学生叫董方奎,他被带到密室关押起来。 现在在风中凌乱的是文安之。 他的确很愤怒,带着学生来要人,但他绝对绝对不可能杀掉许显纯。 虽然在东南,无数人想许显纯死,可绝对没有人敢随便杀他。 文安之实在想不通,许显纯怎么突然就死了? 刚开始,一群学生还群情激昂,义愤填膺,觉得董方奎杀掉许显纯实在为天下除了一大害。 可经过文安之解释后,才发现事情的严重性。 这一夜,关押在这里的所有学生都睡不着觉了。 这件事并没有立刻传开。 但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,第二天,黄锦就知道情况了。 黄锦当时正在书房练字,好不容易春节放假,得好好放松放松,结果听到这消息后,当场跳起来了。 而就在抓人的当天晚上,一封奏疏八百里加急送往北京。 当崇祯接到温体仁的密奏的时候,已经是初三晚上了。 密奏上只写了一句话:已死。 没错,杀掉许显纯是崇祯的意思。 许显纯已经活得太久了。 明末有不少人该死,许显纯绝对是其中之一。 之前不杀他,是因为朝堂凶险,东林人士势力太大,张凡要利用一切能利用的势力。 现在? 许显纯已经没有用了。 这个人是一个非常无耻的人。 在天启年间,将钉子钉入杨涟的耳朵和脑袋里,并且虐杀了不少忠良。 即便是这三年,他在东南私下干了不少缺德事。 不过,这一次主要不是为了杀许显纯,只是拿他做一个炮灰而已。 有些人的嘴巴是该好好管一管了! 密奏到了北京,崇祯却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。 而这两天,南京城已经有不少人知道发生了这样一件事。 礼部尚书黄锦坐在家里继续练字,当做什么事都不知道。 刘建德来找他,他也不见,对外称自己感了风寒。 刑部尚书冯英当做什么都没有听到,继续抱着他的几个小妾睡觉。 兵部尚书许宏纲也当做什么都不知道,什么都没有听说,继续浪自己的。 南京官员突然集体成了哑巴,并且以黄锦做例,他突然不记得这几天的事了,仿佛失忆了一般。 许显纯已经埋了。 刘建德在家里辗转反则,他还不知道有贡生把许显纯给毙了,他还在等待这自己儿子能够快些出来。 事情表面上被大家一起装作啥都没有发生。 真是安静极了。 但是,正月初六,就在北京城官员的假日结束的前一天,事情以正式文书传到了北京。 当消息传到北京的时候,那真的像一颗巨大的陨石突然落到了平静的湖中,卷起了千层巨浪。 许显纯,曾经魏忠贤的人。 锦衣卫指挥使,这三年一直在南京。 北京城的官员对他什么态度? 当然是一个比一个厌恶他。 毕竟许显纯是天启年间标准的屠夫、刽子手。 不过许显纯毕竟是锦衣卫指挥使,现在被杀了,大家都表面上装得非常愤怒。 正月初七,早朝。 崇祯也神色有些愠怒:“今天是大年初七,本来说还在过年,朕也不想搅了诸位的雅兴。” “可是这件事实在太恶劣!”崇祯站起来,皱起了眉头,他走下去,一边走一边道,“南京国子监祭酒,带着三十三个国子监贡生,一起去围堵镇抚司衙门!” “谁来告诉朕,到底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?” 崇祯自己知不知道原因? 他当然知道,他心里清楚的很,导演能不知道剧情的前因后果么? 但他为什么还要问? 他就是要大臣们亲口说出来,然后让朝堂上的大臣来发生,引导他们来对这件事进行判决。 这叫做借助朝堂的力量来怼东南。 崇祯扫视一转。 杨所修立刻出列,道:“陛下,臣以为,此事关乎重大,得从头梳理清楚。” 大家一见是皇帝的狗腿子杨所修出来了,都冷笑看着他如何说。 崇祯问道:“如何从头梳理清楚?” 杨所修答道:“得先搞清楚,为何国子监贡生会聚集到镇抚司衙门。” 你看,还是杨所修会配合,立刻就上道了。 崇祯又继续问道:“为何?” 他的目光落到礼部侍郎何如宠身上,道:“何爱卿,为何,为何南京国子监的贡生会在大年初一聚集到镇抚司衙门,你来告诉朕。” 何如宠不动声色,出列,淡定道:“回禀陛下,原因温大人在奏疏中也写得很清楚了,一个叫刘宏的国子监贡生,在大街上公然抨击朝廷重臣,被锦衣卫拿到了镇抚司衙门的昭狱,文安之带着人去要人,是以引发了这场争斗。” “既然如此,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说说整件事的来龙去脉,朕今日要听听你们对这件事的看法。” 。中文阅读网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sww.cc。趣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qsww.cc 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