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9章 战术上的胜利导致的战略失败(…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范文程失血过多,昏迷了几日。   今天终于醒来。   醒来后,吃了几服药,躺在床上不能动。   想起那日,他依然惊魂未定。   他问道:“鳌大人现在何处?”   “启禀大人,鳌大人前几日带兵出征了。”   范文程大惊:“出征了?”   “是的,前方传来消息,据说发现了一支明军,鳌大人领了1万人出征。”   范文程原本苍白的脸色更加难看。   “大人,怎么了?”   “不妙啊!”   “大人,据那个投降的汪小卫说,明军在南边的那个城寨只有数千人,鳌大人打算铲平那个城寨。”   “不不不,现在派人去将鳌拜追回来,一定不能乱动。”   “大人,这是为何?”   “快派人去!”   “大人,恐怕来不及了。”   范文程猛烈咳嗽了几下,心急如焚。   心里大念:鳌拜有勇无谋!鳌拜有勇无谋!   “大人,到底发生了什么,难道大人还担心明军有诈?”   范文程深吸了一口气,才微弱地说道:“大汗临走前交代过,不要轻举妄动,不要偷袭,明军现在不知道我们的详情,辽北没有补给点,明军也不敢妄动,这正好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做准备。”   “既然连我身边都有明军的细作,说明明军高层是知道阿勒楚喀城的,只是想要彻底摸清楚我们的情况后,一网打尽。”   “一旦鳌拜袭击了明军的城寨,明军内部的激进派必然会占据主动地位,可能不会再顾忌风险,大军兵临阿勒楚喀城,对我们是不利的。”   范文程这厮的确够无耻,但你不得不承认他的脑子转的是真的灵活。   节操没有遗传先祖范仲淹,智商绝对遗传过来了。   他简单的几句话,就将明军对辽北的态度说得一清二楚。   辽北地广人稀,袁崇焕和皇帝一致认为,要打下辽北其实不难,难的是彻底消灭躲在这里的建奴。   更难的是,以后要真正将这里变成朝廷直辖的领地。   从秦朝开始到明朝,这里的蛮夷换了一批又一批,都护府也设过,但朝廷对这里的影响力其实都很弱。   只要中央朝廷一变弱,这里就会跳起来。   张凡想要的是,这里移入大量的汉民,将这里彻底变成省。   这就需要组织大量的人员北上,修建城池、公路等基础设备。   简单点来说就是,打辽北不是派兵撸一波,而是一步步修城,从铁岭一直修到松花江,密密麻麻的城池修建起来了,辽北自然就是朝廷的了,建奴想躲也没法躲了。   这也是何可纲提议建立定北寨的原因,先打个信息头哨。   像祖大寿他们更加偏向组织一批骑兵,去辽北突击几波,击溃那里的蛮夷,宣扬朝廷的天威就差不多了。   毕竟汉唐都是这么做的。   袁崇焕的战略思想肯定是奏疏过皇帝的,皇帝是认可的,不然也不会调动30万中央预备役做支援。   而现在鳌拜这么来了一出,显然是要打破双方的战略平衡,激化明军对辽北的直接军事打击。   这是范文程担忧的,更是皇太极不愿意看到的。   这就是战术上的胜利可能导致战略的失败。   而此时的鳌拜,却兴致勃勃。   树上的积雪滑落到地上,小动物慌忙从林间窜逃。   明军抬头望着前面的雪松林里。   不知何时,那里起了一层淡淡的雪雾。   张杨朝那个方向望去,却见雪雾中,浮现出许多黑影,密密麻麻。   仿佛行走在雪松林里的幽灵。   “有敌人!”   张杨沉声道:“列队!”   明军的号角声吹起来了,一个个团开始整顿队形,一个个营的速度飞快。   小伙子们的动作干净利索。   “列队!”   “上膛!”   从袋子里取出弹药,放入枪口,用插销捅进去。   一支支燧发枪平举着,对准前面。   很快,脚步声传来了,无数的脚步声,像海浪一样扑来。   明军组成了三组线列阵,相互间隔一百多米。   又在东北方向、东南方向、西北方向和西南方向放置了四个空心方阵。   明军的军阵棱角分明,给人一种钢铁般的肃穆感。   前面雪松林里黑影越来越多,越来越密。   从高空俯瞰下去,就像一大片黑色的洪流,在雪松林中流淌。   如果视线再拉高一点,可以看见明军东西边五里的地方,各有一条黑色的洪流。   他们是从正前面的主力军中分流出来的,正在快速对明军形成悄无声息地包围。   很快,明军就看到了前面人的真实面目。   他们裹着貂绒大衣,体格高达壮硕,并不是上午的罗斯人,而是本地的土著。   没有风,雪松林里只剩下脚步声,让人心里烦躁的脚步声。   很快那些人的距离就拉进了。   直到距离很近的时候,他们才露出他们的火枪。   张杨微微一怔,感到震惊。   因为对方竟然也有燧发枪。   他脑子里瞬间闪过一个概念:这不是普通的土著!   那些人一边走,一边开始给火枪上膛,动作很娴熟。   很快,双方的距离就拉进到100米以内。   明军的军官下令说道:“开火!”   明军扣动扳机,密密麻麻的枪声响起来了。   立刻就有一些人被击中倒在地上。   紧接着建奴就开火了。   双方进入正面硬刚阶段。   这时,建奴左右翼立刻快速斜向明军突进,目标是打垮那里的空心方阵。   双方很快就进入胶着战中。   明军一排又一排开枪,快速填充弹药。   在明军密集的火力覆盖下,和俄军完全不一样,建奴有条不紊,队形肃整、严谨,纵使有人倒下,也不断快速往前推进。   并且,同样用火力压制。   明军也不断有人倒下,但队形依然严密。   双方的距离不断拉近,很显然建奴不打算站在对面不动玩排队枪毙,而是集中人手自由射击,拉近与明军的距离之后肉搏。   而此时张杨也百分百肯定这批人绝对不是辽北的土著。   如果不是土著,会是谁呢?   蒙古人?   不可能,蒙古人的火枪用得稀烂。   只有一种解释:建奴!   崇祯十一年的明军,对建奴已经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了。   不但没有,反而非常强烈渴望和建奴打。   张杨不断不担忧,而且兴奋了起来。   他大喊一声:“是建奴!”   他这么一喊,所有明军火枪手全部兴奋起来。   没有人害怕。   这种心理是建立在无数次大捷之上的。   大家的战斗意志更加强大,仿佛狼看到羊了一样。   “**建奴!”   “弄死他们!”   双方的战争从激烈开始进入惨烈,距离越来越近。   就在双方正面打得一时间难分胜负的时候,东西两边的建奴军开始快速朝这边合围过来,就像两道恐怖的洪流凶猛地冲击过来一样。   。中文阅读网 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sww.cc。趣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qsww.cc 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