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徵等人此时在北京铁路局主持北京的铁路建造工作。 宋应星则来到了武昌。 眼下,不仅仅宋应星来了,邱禾嘉来了,武大工科学院的几个教授也来了,还来了两个顶尖的学生。 一个教授叫高之清,是武昌大学物理学教授,主要是研究力学方向。 一个教授叫杨文彬,是武昌大学材料学教授,目前在研究钢铁锻造以及诸多民间工艺。 一个顶尖的物理生,一个叫侯平,崇祯七年以第一名的成绩入学,今年六月就要卒业了。 据说他在皇帝的《力学》一书基础上提出了浮力的概念,并且推导出了浮力的公式,在武昌大学期刊上有发表,引起了极大的轰动。 甚至吸引了北京科学院的注意,连皇帝也看过他的期刊。 没错,那的确就是浮力公式,一度出乎张凡的意料。 果然大明朝还是有诸多人才的,如果不是新学兴起,这些人才根本没有办法路面,可能一辈子在田里,甚至活活饿死。 科学院已经开始在用他的浮力公式进行船只实验。 另外一个顶尖学生叫欧阳冲,他是数学系的学生,精通各种算法。 不仅如此,武昌冶铁局的主事官李广贤也来了。 李广贤,北京大学物理系第一届学生,崇祯五年卒业,先在北京冶铁局干了两年,一年时间从一个大使,做到主簿。 任职主簿期间,他下面的几个厂在一年时间冶铁量翻了三倍。 时值武昌冶铁厂成立,他被调到武昌临时担任主事,一年后转正,一年的时间,武昌冶铁局的冶铁量就暴涨了十倍。 这个人在冶铁方面,有着独特的天赋。 但你也可以说他有着工科生的认真、踏实。 几个专业人士都在这里,崇祯说道:“宋爱卿,你将图纸拿出来吧。” “是。” 那图纸有厚厚的一堆,而宋应星来武昌,是派了三千京卫军护送的,一路上没有人能靠近他。 他吃的东西全部特供,喝的水也全部特供。 到了武昌城后,直接到了楚王府来面圣。 这一堆文档,是科学院的绝密文档。 当然,这些是副本。 崇祯接过来,翻看了一遍,他的目光又在每一个人身上落了一下。 外面的知鸟叫得不停,夏风从莲花池中,夹杂着水汽,混着泥土和花香,掀得白练飞舞,吹得皇帝的丝绸长衣也飞舞起来。 “侯平。” “学生在。” “你的浮力公式,朕也看过了,你是一个天才。” “谢陛下。” “但是朕还有一个难题,一直萦绕在心中。” “请陛下明示,学生知无不言。” “朕觉得水泥路运输物资还是太慢了,主要是需要太多人参与,人一多就不好管理,容易走散,还有危险,还容易出现损耗,你说有没有一种办法,不需要多少人,就可以把大批物资运输到长安城去的?” 刚才还意气风发的侯平,一下子被皇帝问噎住了。 这…… 怎么可能有这种东西? 他思考了一会儿,有些泄气,说道:“陛下恕罪,学生不能想到世间能有什么东西可以做到,学生认为不存在此物。” “不能想到也没有关系,但不要轻易下结论说世间不存在此物。” 崇祯拿着手里的文档,他说道:“这就是朕刚才提的问题中的那件东西的制造图纸。” 侯平立刻说道:“陛下,学生斗胆直言,学生并不相信。” 崇祯也不怪他。 崇祯对侯平这种科研人才是有极大的宽容的,科研人才的工作态度就是严谨,说话方式直接是最好的。 不需要给他们规定太多的政治规范。 “不相信?”崇祯笑起来,“朕今日好好让你开开眼,来,朕让你第一个看这份文档,拿去好好看看。” 侯平接过文档,一页页翻阅起来。 邱禾嘉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 皇帝与大学的这些学生相处起来,其乐融融,与上午在楚云楼简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。 若说侯平不懂物理学看起来恐怕是在看天书,偏偏他是力学方面的天才,对力学颇有研究。 他看第一页,还面色平静,颇有一副“陛下,您等着吧,学生这就来挑刺”的架势。 结果到第二页看完,眉头就微微蹙起来。 第三页,已经有些小小的惊讶。 第四页,已经瞪大了眼睛。 第五页,张大了嘴巴。 第六页,差点跳起来。 第七页主要是详解,他飞快翻阅起来,已经震惊得无以复加。 “这!蒸汽机还能这样用,我怎么没有想到!”侯平的手在发抖。 他当然没办法想到,历史上从蒸汽机诞生到进入火车时代,也花了五十年时间。 人类科技史上,任何一个小小的进步,都是无数次的实验、迭代、概念出来的。 许多工业品不是原理不知道,是即便知道原理了,但无法量产。 真正可以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,一定是能制造,且能量产的。 眼下这份文档里的火车,就是具备多方面标准化的。 包括铁轨尺寸、火车重量,甚至精确到厘米和克了。 例如蒸汽缸的尺寸,最大容量,最大能诞生多大的动力,甚至考虑进去可能存在的摩擦力。 推断能托运多重的货物。 这就是一份完整的,可以投入量产的成品制造方案! 看完后,侯平感觉整个人有些虚脱。 崇祯笑道:“质疑本身是好的,不过咱们也不能认为没有见过,就不存在。” 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,这是武昌大学的校训,也是屈原说的话,你们要铭记。” 众人只感觉心神震荡,从侯平的反应中,大家都推断出来,这绝对是一份足以震惊世人的发明。 皇帝继续说道:“这是一份足以改变历史的文档,自今日起,武昌铁路局正式成立,由宋应星担任临时主事,同时组建蒸汽火车专案小组,由宋应星担任组长。” “邱禾嘉全力协助宋应星。” 邱禾嘉说道:“是,臣领命。” “在场的诸位都进入这个小组,宋应星会为各位介绍蒸汽火车。” “诸位一定在疑惑何为蒸汽火车?” “顾名思义,朝廷改良了蒸汽机,制造出了通过蒸汽机输送动力给轮子,让轮子滚动的车,需要不断在蒸汽机里加煤。” “为了让车能畅通的前进,轮子下面铺上特定尺寸的轨道。” “朕要在两年时间,铺铁轨,从武昌铺到长安,只要铁轨能铺起来,以后武昌府的货物,可以源源不断抵达。” “你们放心,长安铁路局也已经成立了,他们会从长安铺一条到武昌来。” 道路建设之前就是有规划图的,交通局都知道哪里又山,哪有宽阔。 所以其实现在的工作: 一、快速制造一台火车出来,让小组迅速熟练火车。 二、开始铺设铁轨。 三、大规模也钢铁,修建铁轨制造厂。 这些都牵扯到项目的具体管理,这方面宋应星、邱禾嘉等人都有丰富的经验,崇祯就不具体插手了。 皇帝又道:“这份文档暂时是绝密,诸位的饮食起居,邱大人会另有安排。” 。中文阅读网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sww.cc。趣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qsww.cc 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