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说这件事还没有完呢? 吴三桂被杀,只有屋里这些人知道。 吴三桂的确被杀了,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险就消除了。 祖大寿看情况是被安抚了下来,这代表广宁基本稳定下来了。 但锦州吴家的私兵未必安定。 吴国贵是吴三桂的心腹,虽然都姓吴,两者并无血缘关系。 接下来,要做两手准备。 一、让吴国贵去稳住下面的人,以免锦州城爆发大规模**。 如何稳住? 当然是说明真相。 这种事,你越是瞒着,越容易出问题。 因为要隐瞒一个谎言,就必须用另一个谎言。 一旦谎言多了,人传多了,大家都不知道谁说的是真的了,大家自然对朝廷就完全不信任了。 而信任,是治理大军团的基础。 猜忌只会制造更大规模的混乱。 所以,要直接说。 但直接说,肯定会造成一部分军官的心理恐慌,因为这件事肯定还有别的军官参与。 现在吴三桂被砍了,那些军官心中肯定也在担忧自己会不会被砍。 一旦有这种担心,就滋生反叛的念头,成为不稳定性因素。 军官想要反叛,下面的人必然会被蒙蔽,糊里糊涂就跟着反。 最后损失的是大明朝自己,死的是无数家庭的支柱和孩子们的父亲。 如何避免? 允诺! 让吴国贵去传话,允诺所有人无罪。 尽快稳定锦州的局势,然后由军委会正式出台调令,一个个调走,调往新的军区,调往闲职。 这样,才能兵不血刃消化这场潜在的**。 只要大局稳定下来了,朝廷就赢得了时间,接下来要抽丝剥茧般的整顿就太容易了。 例如将所有彼此熟悉的军官分别调到不同地方,不给实权,且备录在案。 当然,这些是要马上执行的。 还有一点也要做。 就是第二点。 这第二点就是立刻给曹变蛟一个交代,让他做好万全的防御。 万一第一点没有做好,出了差错,局面暴乱了,肯定不能让叛军占领锦州城。 所以,这第二点是保全的下策。 必须得有所准备。 而这里就很考验人了。 为什么这么说? 绝不能立刻调集大规模御林卫高调防御。 若是如此,就是在告诉吴三桂的人,老子已经准备好刀子了,来吧,干一场吧。 这就很考验御林卫临时动员能力了,更是考验曹变蛟的时候。 这些都安排好后,卢象升让祖大寿带着吴国贵出去,将吴三桂麾下的重要将领全部召进来。 这也是极其讲究的。 为何要让祖大寿带着吴国贵? 因为吴国贵出去后,很有可能在召集吴三桂部将的时候,被众人的惊慌情绪感染,而出现再一次的反叛。 历史上的反叛,一般只分两种: 一是个人野心膨胀,觉得自己可以又行了,可以上天了。 二是恐惧,恐惧和焦虑会让人情绪失控,甚至理智失控,做出极端不理智的事情。 而此时,吴国贵刚刚目睹吴三桂被杀,既然皇帝已经赦免了他,他也放下了刀,但心中的恐惧却并未全部消除。 所以,需要祖大寿带着他一起。 而祖大寿,刚刚接受了朝廷封赏,属于利益既得者,怎么可能会允许锦州下面把叛乱搞起来呢? 祖大寿之前就是锦州总兵,只不过广宁打下来后,到了广宁。 祖大寿在辽东的威望绝对是够的。 由他一起出去,大大降低了变数的风险。 如此看来,权力的角逐,局势的平衡,人性博弈,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 祖大寿与吴国贵出去后,张浚眼中有些忧虑,他在担心接下来的局势发展。 卢象升心里也是绷紧的,眼下只能这样处理。 一边的杨延麟握着刀柄的那只手青筋都暴出来了,屋内陷入了死静,气氛依然还有凝重。 这短短的半个小时,仿佛一个世纪一样。 不多时,吴三桂麾下的诸将全部进来了。 卢象升一颗悬着的心这才微微安定下来,一边的张浚手心也全是冷汗。 众人看见吴三桂的尸首后,都大吃了一惊。 显然,出去召集这些人的时候,并没有说情况。 若是说了,就是在外面增加不稳定的风险,就是作死。 召集到这里了,再一起说,安定人心,这才是上策。 现场的气氛突然又凝重起来,诸将都拔出刀来。 祖大寿一声怒喝:“都干什么!这是大都督,卢帅!陛下的钦差大臣,瞎了你们的狗眼!都给老子收起来,小心老子扒了你们的皮!” 夏国相道:“可是祖帅,吴帅他……” 祖大寿一巴掌抽过来,抽得夏国相有些懵逼。 “老子说话没用了是吧!” “祖帅息怒,卑职不是这个意思……” 祖大寿对卢象升抱拳道:“大都督,请。” 卢象升冲祖大寿抱了抱拳,有祖大寿在这里,事情的确会更加方便。 随后,卢象升便将皇帝陛下的意思传达了,也将吴三桂的罪名说清楚了。 卢象升、祖大寿、张浚、曹变蛟、吴国贵等人全部一宿未眠。 这漫长的一夜总算是平安度过去了。 第二天呢? 第二天一个大好消息公布了。 锦州这个月的军饷提前发了! 再接下来,就是密查吴三桂的火器局,并且将从格物科学院弄来的图纸全部封存起来。 三天后,关于锦州的汇报,就快马加鞭送到了北京,放在了崇祯的桌案上,包括吴三桂的人头。 看完卢象升的密奏和吴三桂的人头后,崇祯长舒了一口气。 大局总算是稳定了。 接下来,就该崇祯亲自出手了。 做什么? 公告天下,处死卖国贼,威慑众人。 从另一方面来说,这次事件对崇祯来说未必不是好事。 怎么说? 既解决了辽东一个不稳定因素,也可以趁着这个机会,给弹劾郑芝龙案做一个了结。 至少,让目前充满不确定的局面,可以暂时稳定下来了。 不过最重要的是,军委会立刻出一份名单,将吴三桂麾下原来的军官慢慢调走。 就是明升暗降的那一套。 提薪资,提军衔,但都调到没有实权的位置上,彻底消除吴三桂带来的影响。 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? 既然现在局面暂时都稳定下来了,半路悄悄全部吊死不可以么? 可以吊死,但不是现在,得等风波过去。 现在吊死,将来整顿祖大寿,不是逼祖大寿反么? 在张凡看来,或者说,也可以不必处死。 作为上位者,既然有雷霆杀伐,也要懂得怀柔。 雷霆杀伐可以震慑人心,而怀柔,则可以凝聚人心。 看看李世民,就是这么干的。 当然,这绝对只是整顿辽东军政的开始。 当晚,吴三桂的人进来后,祖大寿几句话,大家屁都不敢再放一个了。 这说明了什么? 。中文阅读网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sww.cc。趣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qsww.cc 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