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眼到了九月下旬,北京城已经彻底转凉,路边落满了落叶,人们也添加了衣衫。 现在是南方秋收的时候,而北方夏收的统计已经汇报上来。 崇祯在乾清宫见宋应星,两人正商议着第一代蒸汽机(主要是抽水用)的普及。 目前北方五省全部都装备了蒸汽机了,而且为农业服务的水渠开发得非常顺利。 从数据就可以看出,今年北直隶粮食较去年增加了近30%,山东省因为袁可立设置了登莱军镇,在大肆屯田,增加的更明显,近50%的增长幅度。 山西省20%,而河南省则直接飙涨了50%。 陕西省呢? 陕西是旱灾大省,但经过这几年张凡狂砸钱,疯狂整顿吏治,大力动员民众,仅仅开出水渠就有18条。 将陕西境内诸多水系分流出来。 有人说,第一个五年计划,陕西进入暴走模式,疯狂开凿水渠,这也为后来陕西农业的恢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更为长安的复兴,以及丝绸之路的重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 在崇祯四年,第一个五年计划推行出来的第三个年头,陕西比崇祯元年的粮食增长了近十倍! 当然,这与陕西基数本身很小也有关系。 不过十倍,已经是在创造奇迹了。 看到这个数据,崇祯一时间都感慨起来。 中国的农民,只要你不瞎折腾他们,他们自己就能把产量提升起来。 如果你再好好扶持扶持,那真的就能腾飞。 勤劳和勇敢,永远都是这片土地最宝贵的品质。 陕西的灾情已经得到大大的缓解。 相信明年的粮食产量会更高,而随着红薯在陕西的大量种植,那些成片成片饿死人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 崇祯道:“陕西农政指挥使史可法有功,宋爱卿,你去跟他说,让他再做两年,做好了,调他回北京农政院升官。” “臣领命。” 崇祯心情大好,不仅仅这几个省的粮食都翻倍了,连湖广省的粮食都暴涨了30%。 湖广省的粮食产量增长起来并非产量提高了,而是整顿完吏治后,真实的数据被上报上来了。 以目前的整体数据来看,新农政肢解了地主的田产后,下面上报上来的数据更加接近真实。 也说明了自由农的数量大大增加,佃户的数量在集聚下降。 从银行的贷款买田数据也能说明这一点。 再加上农税的降低,要不了几年,民间必然会形成粮食富余的局面。 不要怀疑中国人种田的本事。 这个局面意味着什么? 意义重大! 一旦粮食出现富余,酒类商品将会大增,小吃类也会大增。 老百姓的粮食吃不完,就会拿出来卖了换钱,有了钱就会买几件新衣裳,进一步拉动对服装产业的需求。 而崇祯的“大明版珍妮机”早就开始在北京制造局量产了,湖广省的桑树、苎麻等等衣服的原材料也在大规模种植了。 不仅如此,随着贱籍制度的被废除,劳动力逐渐解放,一旦产业规模增加,就业人数自然会随之增长。 那个时候,一个新的时代不会用力去呼喊,它自然而然就来了。 不,这还不够,必须加快进度将安南收回来。 安南有一年四熟的水稻,一旦将安南收回来,打通东南沿海的航线,那个时候粮食将会进一步增加。 商业时代才会真正降临。 小太监急匆匆走进来道:“皇爷,郑帅在宫外听宣。” 刚刚想到大同东南沿海航线,郑芝龙就来了。 崇祯放下手中的汇报,道:“徐爱卿,这蒸汽机尽快给南直隶和浙江省派发一批过去,让当地的官府出卖购买,找银行贷款。” “是。” “陈子龙,你速速去一趟南直隶,配套将南京银行逐渐起来,必须逐渐起来,以后江南制造局从朝廷的行政体系里独立出来,独立到商政体系里,让它自负盈亏!” 陈子龙连忙道:“是!” 重臣告退后,崇祯很快让让将郑芝龙宣了会进来。 正统的历史上,在福建巡抚熊文灿的说服下,郑芝龙于崇祯元年归顺朝廷,受封游击将军。 游击将军相当于军区里的师长军制。 而穿越者崇祯却早已给郑芝龙加封了南安伯的勋贵头衔,而且官职是台湾总兵。 总兵相当于军区司令。 明朝的台湾,是属于福建省辖制的,但在崇祯年间被荷兰人占领,此后知道郑成功时期才收复台湾。 张凡赐封郑芝龙台湾总兵的官职,显然意有所指。 这两年,郑芝龙归附朝廷,东南沿海一带,还算太平,至少比前些年要稳定一些。 明末的东南海域各方势力极其复杂。 台湾有荷兰人,东边有日本人,海域之上还有明朝本土出去的各个海盗集团,妈港(澳门)有葡萄牙人,而南洋又有诸多商船往来南洋诸国与大明朝之间。 总之,明末的大海,是非常热闹的,其精彩程度一点也不亚于欧洲。 而这诸多势力中,郑家则是最强大的,从东南沿海一带,东到日本,南抵南洋诸国,都是郑家势力笼罩的范围。 不仅如此,郑芝龙还有用庞大的战舰。 每一艘战舰都配有红夷大炮,以及弗朗机火炮,还有各类西式火枪。 大明传统帆船一般装备6到8门土炮。 但郑芝龙的战舰,每一艘都装备30门以上的火炮,而且是重炮。 连从欧洲远道而来的殖民者们也感慨说:纵横大海数百年,从未见过像郑芝龙这样强大而富有的敌人。 郑家战舰上的旗帜飘扬在南中国广袤的海域,郑芝龙吼一声,半个海域都会轻微颤抖一下。 这样的人,如果待在大海上,绝对是这个时代的一方霸主,大明朝只能在陆地上眼睁睁看着,对此无可奈何。 如果历史上,郑芝龙不投降满清,历史格局可能会改变。 那么问题来了,郑芝龙为什么要投降满清? 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,得先搞清楚,为什么郑芝龙在崇祯元年会归附大明。 郑芝龙的财富,是北京城任何一个商人和官员以及勋贵都没法比的。 即便是南京城的首富在他面前,都是小弟。 他可以说垄断了日本、南洋、大明这三方的航线,钱对他来说,只是一个数字而已。 如此一个海盗头子,在大海上称王称霸,不香吗? 那么他为什么还会听熊文灿的,归附大明呢? 因为郑芝龙说到底,还是正统的明人。 并非说他多么忠君爱国。 什么是正统的明人? 尊儒家为圣道,中原天朝至上,即以中原为中心的朝贡体系。 也就是说,在郑芝龙心里,就算自己称霸大海,但依然只是个强盗而已。 他想要的是像传统士大夫和武将那样,出将入相。 在这种理念的驱使下,他归附了大明。 而大明亡后,又在这种理念下,他归附了鞑清。 可能和宋江一样,心中对做官耿耿于怀。 基于这一点,张凡就把郑芝龙吃透了。 他知道郑芝龙想要什么,郑芝龙想要的,也只有他这个皇帝能给。 。中文阅读网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sww.cc。趣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qsww.cc 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