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龙锡虽然不在朝堂,但他也是有读报纸的习惯的。 朝廷所谓的第二个五年计划,他心中一清二楚。 他其实有许多不满。 例如眼下在北京和武昌推行的新城新政,如果他在朝堂上,肯定是反对的最凶的那个。 李岩在上海建立港口,他也是知道的。 不过,他依然不看好。 他觉得海外太多未知因素了,开海本身存在着巨大的风险。 说到底,钱龙锡就是带着原罪的眼光看到现在在慢慢发展的上海的。 那为什么崇祯还要让他来巡抚南直隶呢? 注意,是南直隶,不是上海。 上海府现在是独立出来的,在行政级别上,和南直隶是平级的,直属于朝廷管辖。 钱龙锡即便成为南直隶巡抚,也没有办法干涉上海。 钱龙锡是保守派,为何还要他巡抚南直隶? 很重要的一点原因,钱龙锡虽然下野,但朝堂上熟人众多,让他来巡抚南直隶,许多事都办得畅通无阻,不需要皇帝自己来操心。 那他这个保守派会不会阻止新政? 现在谁能阻止新政? 保守派不过是想用温和的办法来改革而已。 崇祯说了一大堆,钱龙锡脑子里还是无法成形皇帝对未来的构想。 不能成形也没有关系。 因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第一阶段本身就是用南直隶来哺育上海,使上海府发展起来。 一旦上海港规模起来后,将会与密集的江南水系,以及系统化的江南手工制造业,紧密联系起来,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发展。 所以,钱龙锡这个阶段,只需要保证南直隶能正常运转就可以了。 “陛下,臣……” “难道还要朕来求你不成?” “微臣不敢。” “那就好好做这个南直隶巡抚。” 钱龙锡深吸了一口气,说道:“微臣领旨。” 两天后,曹程求见。 “臣参见陛下。” “江西案审理得如何?” “这是最新的结果,请陛下圣裁。” “哦?”崇祯看着这厚厚的一堆,皱起眉头来。 他接过来,一份份仔仔细细看起来。 看完后,脸已经彻底阴沉了下来。 “岂有此理!”皇帝怒拍桌案,倏然站起来,目光锋利如剑一般,“竟然这么多地方的官员都牵扯到了地方铁矿!” 曹程小心翼翼地火上添油:“陛下,不仅仅是铁矿,还有湖泊,有些地方的湖泊被官员强行霸占,还有山林!” 崇祯眉心的那个“川”字出现了,他盯着曹程,说道:“江西的廉政督察情况为何会如此糟糕?” “陛下恕罪,江西是许多地方大户,其实对朝廷是有怨言的。” “怎么说?” “崇祯四年的南直隶叛乱,许多被杀的儒生,都是江西人。” “直到崇祯五年,江西民间都还有一些人经常叛乱,若不是虎贲卫在那里镇压,恐怕局势会更加糟糕。” “你的意思是,江西省的民间其实还有一大部分人壮着胆子在对抗新政?” “大概如此。” “这上面牵扯到多少官员?” “68个。” “你立刻让人将这份名单送到北京,给都察院,朕会让都察院立案,三法司会审,公告天下。” 曹程连忙道:“臣遵旨!” 顿了顿,崇祯又说道:“你这几年在南直隶办得不错。” “为陛下分忧,是臣的职责,也是臣的荣幸。” 时间过得飞快,转眼已经二月。 钱龙锡被任命南直隶巡抚的提报也送到了北京,一时间,引起了朝堂上不少人的热议。 钱龙锡回来了,而且还是放在南直隶! 洪承畴则被调到西北,任职西军总督。 总体来说,现在南京城的新政气氛是越来越浓了。 南京大学的学生也先后进入到朝廷新的衙门。 例如有不少学生在卒业之后进入到交通局。 还有不少学生进入铁矿局和煤矿局,以及南京制造局等等。 崇祯八年的南京,与崇祯四年的南京,仿佛是完全两个世界了一样。 这才叫改天换地。 二月初一,路边的花都开了。 崇祯一身素衣,走在南京大学的小道上,他看见周围有学生正在晨读,还有人在跑步。 倒是颇有几分后世大学的气氛。 当然,他今天是来见一个人的。 谁? 柳如是! 藏书阁。 今年的柳如是,已经十六岁了,比起四年前,长高了许多,面目也明显长开了一些。 远远的看起来,已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美丽女子。 她穿着一身新绿色的长裙,气质宁静而随和。 柳如是正在藏书阁里读书,她坐在那里,看得入神。 柳如是每天早上都会来这里读书,崇祯是打听过的。 “柳姑娘,你也在看《宏观经济学》,我也喜欢看。”柳如是对面坐着一个男子,满脸对着笑容。 “杨公子,请你不要打扰我读书,如果你也喜欢读,再去借一本就好了。” “柳姑娘,今晚有空吗,我想约你一起赏月。” “她今晚没空。” 后面突然传来了声音,杨公子皱起眉头,看过去,有些不高兴:“你是何人?” 柳如是却是微微一怔,因为她听出来声音的主人了。 那声音,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。 这四年来,她一直都在想念的声音。 温和,而充满了力量。 柳如是连忙站起来转过身,看到眼前的人,一瞬间有些不知所措了:“陛……陛下……” 那杨公子瞪大眼睛:“陛下?” 柳如是连忙道:“学生参见皇帝陛下。” “免礼免礼,今日又不是在朝堂上。” 那一边的杨公子也连忙行礼。 “你也不必了。”崇祯笑道,“想要追求咱们的河东君,得有点真才实学才行,你得好好读书。” “陛下教诲得是。” 崇祯看着柳如是,说道:“走,跟朕一起出去走走。” “是。” 杨公子一脸懵逼地看着两人走了出去,心里那叫一个酸! “三年多没见了,朕听说你年年拿第一,不仅仅是乐曲学院的第一,各门学科无不精通。” “学生知识铭记陛下的教诲。” “读书好,好好读书,多读书,读了更多的书,才能走更远的路,见识到不同的世界,认识不同的朋友。” “学生一心想报效朝廷。” “哦?”崇祯有些诧异地看着柳如是,这小丫头居然还有一颗从政的心? “你这些年都读了哪些书?” “陛下的书都读完了,儒家经典都读完了,兵家经典也读完了,法家经典,还有朝廷当今的新法,全部读完了。” “另外,《史记》、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新唐书》、《旧唐书》等等全部读完了。” “那朕来考考你,上海府知道吗?” “知道。” “对它有多了解?” “上海港的地理位置极具特殊,朝廷未来必然会在那里设立市舶司,对海外扩大贸易,江南水系发达,所有进来的商品,都可以沿着河流分发。” 柳如是气定神闲。 “同样,江南手工业发达,茶叶也很多,一旦上海港船运发展起来后,整个南直隶,甚至浙江省的商品,都可以汇聚到上海港,通过海船运销海外。” “它是背靠南直隶和浙江省的,所以它将来必然是大明朝的第一大城。”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,立刻对柳如是刮目相看了。 这是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说出来的话! 这些话是他前些天跟钱龙锡说的。 别看说出来很简单,朝堂上许多大臣都想不到。 崇祯继续问道:“上海城了第一大城,那北京呢?” “北京是大明朝的国都,自然是中心,但中心未必商业最发达。”柳如是越说越从容,“而且学生有个大胆的想法。” “你但说无妨。” “丝绸之路不仅仅是海上,最近陛下将洪总督调派到了西北,可能有重振长安的雄心。” 崇祯心中是大喜,接着问道:“那钦州呢?” “钦州在西南沿海,离安南非常近,它可以作为控制南洋贸易的军港之一。不过最合适的位置应该是在占城西边的九龙江出海口,那里离南洋诸国更近一些。”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:“你何时卒业?” “今年6月。” “要不你先跟朕回北京。” 。中文阅读网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sww.cc。趣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qsww.cc 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