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2章 荷兰人死了 (第三更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赵清月说道:“阿尔克斯,你可以再跟我说说,你们是如何革命成功的,如何组建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?你们真的没有皇帝吗?”   “我们国家的由商人组成的议会作为权力中心,没有国王,也不会有皇帝,商人组成的议会选出执政者。”   “所以,并不是有些人独揽大权?”   “没错,在我们国家,可以享受自由,我们为自己而活。”   赵清月没有在说话,而是沉思起来。   “赵,我们认识了好几年了,从未听说过你的父母?”   “他们已经死了。”   “哦我的上帝,这实在太不幸了,他们是怎么死的?”   “是被一个暴君杀死的,这个暴君的军队杀了很多人,很多人都死了,他们死在金陵。”   上天并不会告诉你什么是对,什么是错。   别人告诉你的对错,大多可能是别人人生经历中的一些解释而已。   正如有很多人当初认为金陵流血夜,造成太多人的死亡,有损皇帝陛下的圣德。   但这些年下来,金陵城不但没有凋零,反而在新政的大浪潮中,越发的繁荣。   老百姓不但没有因此穷困潦倒,反而吃饱穿暖。   至少现在朝堂上不会再有人提及那些事。   甚至对于皇帝把宗室的这帮人砍了脑袋,大家也不会再骂皇帝这样做对不起列祖列宗。   毕竟,这些事的的确确在改变着大明。   实事求是的精神,正在随着新一代人才进入社会,进入朝堂,而慢慢普及。   倒是大家现在在议论着火车的事,火车动起来了,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和追捧。   也有不少人忍不住去围观。   事实也证明,一旦火车运行起来,效果立竿见影。   正月中旬,铁价还很高,到了二月中旬,京城的铁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降下来了。   为什么?   当然是因为火车从遵化运输大量的铁矿抵达北京。   尤其是铁矿局,在汇报完最近近一个月从遵化到北京的铁器量后,震惊了整个朝堂。   无论是主政的内阁,还是民间的商人,都对火车产生了弄弄的兴趣。   内阁开始积极规划铁路的布局,商人们则渴望铁路能够帮助自己运输货物。   而北京大学也掀起了一股火车热潮,理科生们开始热情地探讨着这项新技术的应用。   倒是皇帝,安安静静躲在乾清宫,这些天他倒是很安逸地在用显微镜研究着微观世界的一些东西。   当然,他其实在等待李自成和周延儒的调查结果,但一时间也急不来。   所以索性有时间就用显微镜做做研究。   眼前这台显微镜,是汤若望最近制作出来的,可以放大100倍。   这台显微镜也是汤若望不断打磨,打磨了好几年才出来的。   不多时,吴有性便到了乾清宫。   “臣参见陛下。”   “快来,快过来。”   吴有性走过去,按照皇帝的示意双眼看向显微镜。   这一看吓了一跳。   “看到了什么?”   “回陛下,看到了一些圆球。”   吴有性双目离开显微镜,看了看下面,又觉得奇怪,什么都没有啊!   “朕告诉你,这台显微镜,可以放大100倍,看到很小的东西。”崇祯说道,“你取一些青霉素回去,再从手中冲洗一些水下来,用这显微镜观察,然后将青霉素滴入那水中,继续观察。”   “这……”   “你可以在水中看到许多……细菌,没错,你可以看到许多细菌,然后将青霉素滴入水中,再看看会看到什么。”   “陛下,为何细菌?”   “你先不要纠结这个,先拿回去看看。”   “是。”   吴有性也不多问,崇祯让人将这显微镜给吴有性送到医学院。   这事步子也不能跨太大,让吴有性一步步接触,自己也一步步探索。   先从细菌和细胞开始。   等吴有性走之后,不多时,王承恩过来了:“皇爷,郑森已经在外面。”   “宣。”   郑森走进来,他行大礼:“草民参见陛下。”   张凡内心还是有些小激动和小感慨的,这位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郑成功啊!   “北京住的还习惯吗?”   “一切都习惯。”   “习惯就好!”崇祯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知道这次为什么你父亲让你来北京吗?”   “说是陛下要见我。”   “是,朕要见你。”   “不知陛下为何见草民。”   “朕一直听别人说郑芝龙有个好儿子,文武双全,朕想召你来京师,让你进锦衣卫,做朕的贴身护卫,你可愿意?”   郑森大吃了已经,愣了愣,连忙喜道:“草民愿意!”   “好,以后朕的安全就靠你了!”   “草民……臣定不辱使命!”   开什么玩笑,皇帝会将自己的命交给一个十六岁的少年?   这当然不可能。   让郑森过来,自然是要从小培养郑森,拉进和郑森的关系。   “你从小居住在福建,对沿海比较熟,你对民间火器一事,有什么了解?”   “回陛下,民间火器也不是近些年的事,早在嘉靖年间,民间就有许多火器,倒是火器私斗的的确很多。”   “那你怎么看待这些事?”   郑森想了想,说道:“民间私斗,严重影响朝廷对地方的管控,当然要禁止。”   “你对红夷人和弗朗机人在沿海做生意怎么看?”   郑森想了想,又说道:“臣斗胆直言?”   “你但说无妨,朕不因言而之罪。”   “做生意自然是好的,但是现在的话语权并不在大明手中。”   “什么话语权?”   “海贸的运输权。”   “大明朝的商品都是大明朝的商队在运输,为何不在大明手中?”   “但是大明朝的海军并不能对大明朝的商队保驾护航,所以话语权并不在大明朝手中。”郑森一语切中要害,他不愧是郑芝龙的儿子,从小在沿海长大,从小耳濡目染。   “那该如何做?”   “当然是挥军南下,横扫南洋!”   崇祯大笑道:“好小子!以后横扫南洋的事,朕就交给你了,你可愿意?”   “臣当然愿意!”   “好!那你现在还要好好学习。”   “臣一定好好学习!”   “你明日开始,来乾清宫值班!”   郑森开心道:“是!”   第二天一大早,郑森就跑来了,他衣服也换了,穿着飞鱼服,拿着绣春刀。   这时,骆养性突然到了乾清宫前。   郑森对骆养性行了个礼,骆养性只是匆忙走进去。   “陛下,大事不好了。”   “如何如此慌张?”   “昨晚王家出了人命。”   崇祯头也不抬:“王家出了人命,归治安队调查,你跟朕说什么?”   “但死的人不一般。”   “哪个王家?”   “就是京城王平那个王家。”   “哦,就是那个做布匹生意做的很好的王家?”   “是。”   “朕记得他们还参与了新城新政的投资。”   “是的。”   “他们出了什么人命?”崇祯随口问道。   “死了一个红夷人。”   “死了一个红夷人怎么了,凶手是谁,抓起来依法处置就好了,大明律法不是在那里吗?”皇帝有些不悦了,怎么这么点破事还要来烦朕了!   “但是这个红夷人,据说是红夷人远东总督的儿子。”   “嗯?”   。中文阅读网 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sww.cc。趣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qsww.cc 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