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 断案小能手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传国玉玺丢了,这可是关乎国本的大事。   这是皇权正统与否的证明,谁知道居然在戒备森严,虫鸟都飞不进的垂拱殿,就这么丢了?赵祯大吃一惊:“如何丢失的!”   丢了传国玉玺,垂拱殿执勤的太监和侍卫都是难辞其咎。   那小太监吓得就差尿裤子了,他瘫在文德殿的地上:“回、回禀万岁,就、就在昨日,奴婢散朝后都将殿门关上的。   那传国玉玺就放在陛下的御桌上,结果奴婢今日一大早去打扫内殿的时候,就、就弄丢了……”赵祯倒吸一口凉气,传国玉玺是太祖赵匡胤当年开国传下来的,可谓政治意义重大。   没了玉玺,往严重了说,大宋朝这个朝廷,都显得那么名不正言不顺的了。   问题是,在层层把手的垂拱殿,一个传国玉玺是如何丢失的,这是个极大的谜团。   侍卫们都是一体的,昼夜巡逻可以说是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的。   而太监更是绝无可能,当天执勤的太监,都是一起从垂拱殿退出去的。   散朝后,太监们一起打扫宫殿。   他们将垂拱殿里里外外打扫了干净,然后一起退出的大殿。   走的时候,不止是一个人看见。   那传国玉玺,就这么安安静静的躺在御桌之上。   关上殿门后,垂拱殿外的侍卫,就十二个时辰不间断巡逻。   鉴于赵祯数次的宫中遇刺之险,皇宫早已加强了护卫。   按理说,若此严密的监视之下,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。   这是皇宫大内,就算是把传国玉玺偷走了,你怎么带出宫外?昨夜宫门四闭,没有一个人出宫。   那这玉玺是如何不翼而飞,就算是被偷了,也不可能出皇宫。   也就是说,玉玺还在皇宫内,那个贼人根本没有机会将玉玺带出宫外。   还有就是,这偷玉玺的人,他的目的是什么?   目的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   旁边的陈琳,一脸的惊恐:“陛下,偷玉玺之人,怕是心怀不轨。”   赵祯一愣神:“何以见得。”   “陛下您想,不日辽北契丹部来京朝贺。   陛下定会下旨嘉奖一番,这嘉奖圣旨是需要玉玺金印的。”   赵祯大惊失色:“你的意思是说,那贼人偷了朕的传国玉玺,其目的是为了……”陈琳点点头:“正是,奴婢以为,此人狼子野心,其目的就是为了挑拨咱们与契丹部落的关系。   此人想煽动契丹部闹事,以打到他不可告人之目的。”   赵祯大为惊讶,陈琳说的匪夷所思了些,可也不是全无道理。   首先,契丹部落现在已经慢慢接受了自己成为宋王朝这一事实。   现在的契丹只是一个部族,与中原百姓唯一的区别就是民族不同。   而这次契丹部落从辽北来东京,是为了朝贺赵祯,以达到双方和平共处。   契丹人跟赵祯表达自己归顺的诚意,赵祯则跟契丹人表达大宋对于这些部族兄弟的政策。   双方调和矛盾,进而解决矛盾,使得双方都更融合一些。   宣扬皇恩,总得有个正式文件吧。   比如说,官方的圣旨或者朝廷的诏令。   虽然差不多都是一个意思,但都得在上面盖上皇帝的玉玺金印,以作凭证。   而契丹人则会把圣旨诏书带回部族,让族人们看看,宋皇帝没有忘了他们。   官方的正式文件必须有玉玺金印存在的,而现在玉玺在契丹部落来京朝贺之前给弄丢了,摆明了是想看宋王庭的笑话。   “查,给朕严查!皇城司叶青呢,大理寺、刑部、还有他们开封府,都给朕严查。   朕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,不管是什么原因,一定要把玉玺大案给朕破了!”   赵祯难得的震怒,玉玺的丢失非同小可。   此人竟然敢在戒备森严的皇宫大内将其盗走,那也太小瞧了大宋的能力。   皇城司的叶青,大理寺的邢辰玖、开封府的包拯,哪一个不是独挡一面的人才。   三个人联手,就不信破不了玉玺被盗案。   很快,皇城司的叶青被第一时间诏到了文德殿。   作为皇帝贴身护卫,皇城司隶属于皇帝的私人武装。   叶青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,也着实大吃一惊。   传国玉玺,居然不见了!这么大的案子,听完垂拱殿太监们的禀告,叶青是寒毛直竖。   因为理论上,这玉玺绝不可能插翅自己飞走了吧。   这这么可能,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块玉玺就这么没了。   叶青的第一盘断绝就是,皇宫有内鬼。   “陛下,微臣请求,将那日在垂拱殿执勤的太监侍卫,全部缉拿审问!”   不愧是不隶太察的皇城司,叶青手段简单粗暴。   如果说玉玺真的要丢,只可能是那日执勤太监和侍卫干的。   一个人偷窃的可能性不大,因为这人根本没有这个机会。   唯一能够解释的通的,也只有是侍卫们或者太监们联合作案。   几个人是有组织有目的的,他们串通一气,甚至于想好了如何对抗朝廷核查。   这个时候,就该皇城司上场了。   挨个严加审问,团伙作案最好破了。   一个人硬骨头有可能,一群人都是硬骨头根本不可能。   只要严加酷刑,总有人顶不住会全部招出来的。   叶青的建议,一向仁慈的赵祯这次居然并没有反对:“朕不管你用什么法子,只要破了玉玺一案,朕都会记你一功。”   这也怪不得赵祯,玉玺啊,皇权正统与否的佐证啊。   没了玉玺,任何诏令圣旨,都显得是那么的名不正言不顺的了。   得到赵祯的口谕,叶青也知道该怎么做了,他躬身行礼:“陛下放心,不破此案,臣誓不罢休!”   话说的漂亮有什么用,真正能破了案子才是本事。   赵祯没有过多的再说什么,大理寺的邢辰玖和开封府包拯一起来了。   包拯是个大喷子,他和历史上的铁面无私额头月牙面目黝黑的包黑炭并不一样。   白面书生包拯,虽然没有后世传奇中那样的天赋异禀,然对于破案,包拯确实有着异于常人的能力。   包拯,有着极强的案情推理能力,堪称大宋朝的柯南。 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sww.cc。趣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qsww.cc 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