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打仗的理由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再打下去就是蠢了,宋军的意图很明显,狄青攻打西城门不过是佯攻,目的更像是在炫耀武力。   就是要告诉耶律宗真你,打下去你绝对没有翻盘的机会。   识相的话,赶紧投降。   此时投降大宋至少对你还是友好的。   若是你敬酒不吃吃罚酒,等真的宋军攻破了都城再让你投降,那时候的你就只能是阶下囚。   杀鸡儆猴,若是反抗大宋成为阶下囚,他们对你绝不会客气。   别看宋军对如今的辽人很宽容,那是因为你没有反抗。   若是反抗试试,他们依旧不会容情。   耶律重元非常明白这个道理,于是他决定这次是彻底的放弃抵抗,投降。   大开城门,耶律重元亲率留守京城的文武百官开门投降。   这次,他们是无条件服从。   当然在这之前,他必须再次派出使者,也就是耶律齐宾去和石小凡谈判,带去自己的诚意。   于是耶律齐宾去了,他见到了石小凡,诚恳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愿:“南院大王,皇太弟表示愿意接受你们大宋的任何条件,我们投降。”   这似乎都在石小凡的意料之中,此时的狄青也在营帐内,二人相视一笑。   “好啊好啊,齐宾兄弟,既然你们还愿意做朋友,我们大宋自然对你们都是以礼待之。   告诉耶律重元,接受我们的招降,我们大宋对他依旧会许以官职。   只不过,任何人成为我大宋子民,必当遵守我大宋律法。”   耶律齐宾大喜:“这个自然,大王不计前嫌,我等自当感激。   下官这便回禀皇太弟,即刻出城投降。”   这次和谈很顺利,对方既然知道怕了,肯接受大宋的一切安排,石小凡也不至于继续为难他们。   耶律重元继续保留其家产不动,他的私有财产受到宋廷保护。   但是至于会被大宋授与何种官职,这个石小凡就说了不算。   需要上报朝廷,由朝廷决断。   很快,大辽国都中京城,耶律重元带领文武百官举城投降。   为表示诚意,整个京城四个城门大开,驻守京城的辽军献出武器,在城外列队接受招降。   宋军也给了他们最高的礼遇,继续保留辽军建制。   不过是在辽军中派出大宋的监军,宣传大宋的政策。   这些辽军普通士兵是没有军饷的,他们参军靠的就是一个字,抢。   抢的多分的多,当兵是为国家服兵役的一种。   在宋朝以前,采用府兵制,成年男人有义务到军队参军,因此是没有军饷的。   即便是有,也不过是很少。   到了宋朝开始推行募兵制,在军队包吃包住包衣服,还能领到一部分军饷,很显然,士兵领到的军饷是花不完的。   对那些在外打仗的士兵,朝廷会交给士兵一半军饷,另一半帮助士兵寄回家中。   不得不说,大宋的募兵制确实是一大进步。   但像是大辽这样的国家,士兵是发不起军饷的。   好处全靠抢,虽然某些方面能提高将士战斗力,可毕竟不是长久之计。   而投降之后,他们不但保留军队建制,而且最重要的一点,有饷银。   这对于这些普通的辽军将士来说,太过不可思议了些。   居然有军饷,而且不是简单的只够生活费,这些军饷好很多。   这些辽军将士彻底被惊呆了,他们怎么能想得到,投降了宋廷居然还有这等好处。   要命的是,大宋禁卫军进驻中京城之后,可以说是秋毫无犯。   这些对于辽人百姓来说,简直就是天降幸事。   要知道敌国破城,尤其还是异族的情况下,杀戮和毁灭是家常便饭。   像是大宋这样的仁义之师,世间少有。   就连辽都皇宫,也是被宋军把手,皇宫内的东西都保持原样。   秋毫无犯,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民心。   而民心所向,才能长治久安。   这种亲民政策,使得这些百姓是真心拥护。   大军入城,防止有人作乱,各街道皆有宋兵把守。   一个迟暮老人,他的脸上布满沧桑。   生活的磨难使得老人的一张脸像是粗树皮,一道道皱纹留下的都是岁月的痕迹。   “军爷,劳烦你问你们件事。”   老人大着胆子,走到一名站哨的宋军士兵面前。   这是禁卫军中,隶属于天武军的部队。   他们奉命进京,镇守于此。   军令严苛,每日都由上而下的传达。   骚扰百姓者,杀无赦。   这是一条禁卫军中极严的军令,宋军上上下下必须严苛遵守。   任何人违抗,都是必死无疑的下场。   必须保持高度的自律性,才能安定此地的民心。   “老人家您有什么事情。”   看这名宋军没有什么恶意,老者胆子大了些:“听说你们宋军过来,都是不需要缴税的,可有此事么。   是不是真的往后就不用缴税了,老汉我心中不明,还请军爷赐教。”   老者这么一问,旁边那个宋军热情的回道:“老人家放心,我们大宋的军队所到之处,皆免三年赋税。   也就是说,你们尽可以放心,往后三年内,你们都不需要再纳税。”   三年,老者惊恐的睁大了眼睛:“军爷,您可别框我,耕田的不用交税,那饲养牛羊呢?”   “牛羊也不用纳税,你们尽管放心。   不但三年免赋税,朝廷还会给你们发放粮食种子。   草原的地方你们可以牧马放羊,耕地的地方你们种地。”   听起来,很是令人向往。   没有赋税,耕者有其田,牧者有牛羊。   这对于百姓们来说,似乎是天堂。   重要的,他们能吃饱。   为什么耶律宗真逼着要和大宋开战,就是国内矛盾尖锐,饿的。   难怪大宋一路凯歌,难怪并未遇到过像样的抵抗。   没有了打仗的理由,谁还会拼命。   泰州,耶律宗真听到中京城的消息,他-没有任何表示。   甚至,脸上都没有什么表情。   当一个人习惯了失望,等失望再次来临的时候,他已经习惯了。   龙椅上的耶律宗真苦笑了一下,然后……“陛下!”   文武百官大惊,他们眼睁睁的看着,耶律宗真从龙椅上一头载到地下。 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sww.cc。趣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qsww.cc 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