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管是个人实力,还是战斗经验,典韦此刻率领的大军,都要胜过袁绍的军队。 赵徽用来断后的,都是军中的精锐。 就算军旅生涯最低的,也是一年以上的老兵了。 但是现在的战斗,并不是赵徽想要的。 他是在主动引诱袁绍出击。 如果只是打一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斗,对于赵徽来说,并没有太大的意义。 也达不到赵徽撤退时,定下的目标。 在袁绍想要吞掉赵徽这十万大军的时候。 赵徽同样在计划吞掉袁绍手中这五万兵马。 如果可以的话,赵徽更想在前方伏击袁绍。 “主公,袁绍已经发起进攻。战斗非常惨烈。”周仓来报。 那些探子现在还是见不到赵徽。 消息都是先汇报给周仓,再由周仓向赵徽禀报。 即使现在后方典韦已经和袁绍交战了,赵徽也没有现身的意思。 战斗惨烈,但赵徽相信典韦的能力。 他没有直接派人去支援典韦。 辎重车走在最前面。 士兵跟在后面。 这条道路宽敞,而且相对平整,马车拉着那些物资,速度不算慢。 在典韦与袁绍交战的这半个时辰,赵徽这边已经从之前的四五里距离,拉开到十多里了。 “让裴元绍管亥先去准备。”赵徽道。 虽然现在后方已经开始交战,但是赵徽并没有放弃伏击袁绍的计划。 又前进了差不多五里,来到祥瑞亭。 管亥和裴元绍都已经悄悄脱离队伍。 后方的大战,已经阻断了袁绍与探马之间的联系。 战场已经绵延了十里,这十里之地,三万人在浴血厮杀。 袁绍的探马,以他们的实力,根本无法穿过去。 有几个想要从边上的小路穿过去,将消息送到袁绍手中。 但是郭嘉早已在这里安排了人手,隐藏在其中。 有从这里的经过的,都被暗中的人给放倒了。 赵徽还在前进,他没有停下。 同时郭嘉这边也是派人通知典韦,可以撤退了。 继续战斗下去,典韦手中这一万人,真的可能会全部耗光。 就算以他们现在的士气,可以战胜袁绍,最后也自己也不会剩下多少。 更不要说袁绍后面还有三万大军,很快就要到达战场了。 典韦已经争取到足够的时间。 赵徽需要他在这里杀了袁绍。 能挡住半个时辰,加上之前拖延的时间,已经足够了。 裴元绍和管亥,已经带人在祥瑞亭埋伏好。 典韦就在袁绍前面二十丈。 只是这二十丈,典韦再难途经。 袁绍所在的位置,就像是一个堡垒,人高的盾牌,围城一道城墙。 一杆杆的长枪从缝隙中刺出去。 前面还有简单的栅栏,以及绳索等防御措施。 盾牌的是一尺厚,包着铁皮的重盾, 就算以典韦的力量,也很难破开。 “将军,军师令旗已出。” 袁绍的探子,现在很难将最新的消息,传到袁绍手中。 赵徽这边,想要靠人把消息送到典韦耳中,同样非常困难。 所以典韦这边,看的是令旗。 典韦点头,虽然在战场上的典韦,从未考虑过生死,他现在很想杀掉袁绍。 但是战场上的典韦,同样非常冷静。 “撤!” 典韦下令。 袁绍现在杀不掉,典韦也不会违抗军令。 即使他感觉打下去,获胜的会是他。 收到命令后,他就开始带着士兵,往后撤了。 “袁绍,今天饶你一命。” 典韦撤退的时候大喊道。 已经混在一起的士兵,随着典韦的命令下达,开始有序的后退,并没有转身逃跑。 典韦自己也还是走在最后面。 道路就五丈宽,典韦一眼就能看到边上的士兵。 只有他后面没有自己的士兵了,典韦才会后撤。 双方的士兵,在逐渐分开。 地上一眼看去,全是尸体和鲜血。 大半个时辰的厮杀,双方和起来,伤亡已经达到一万。 “追。” 袁绍不会轻易放典韦离开。 典韦兵马退一步,他的士兵,就前进一步。 虽然双方不在混杂在一起,重新分为两半。 但是典韦却是无法脱离袁绍的追击。 袁军的速度,不会比他慢。 说是在撤,但是战斗一直都在持续中。 只是从之前的万人混战,又转变为只有数百人在交战。 每时每刻都有人倒下。 但是因为典韦一直留在最后面,典韦的杀伤力非常大。 追击的袁军伤亡数量,远高于赵徽这边。 一排十几二十人,典韦一个能杀五六个。 袁军虽然追的紧,但是已经没有人敢靠近典韦这里。 大军撤退的非常稳。 断后的还在交手的士兵,也没有人退缩。 连他们的将军,都还在杀敌,他们有什么好怕的。 没看到那些袁军,都被他们的将军杀怕了吗? 他们可是要在典韦面前好好表现一下。 局势已经稳住了。 虽然袁绍还在追击,可是现在典韦身边的士兵,都不认为他们会失败。 而且现在的战斗,就在典韦的眼皮子底下。 每个人的表现如何,典韦一清二楚。 敢逃跑的,敢后退的,即使现在活下来,回去之后也难逃处罚。 而现在站出来英勇杀敌的,更容易被典韦记住,回去之后,马上就能获得赏赐。 说提拔为校尉太过夸张。 但是只要他们有一点能力,成为伍长什长,绝对没有问题。 另外还有金银的赏赐,以及家人的优待。 他们孩子,可以免费到蓟城的学院学习。一切学费全免,还可以包伙食。 就算他们战死了,该有的抚恤,该有的优待,都不会少。 这么多年,这些士兵奇暖看到,他们的战友战死后,他们家人的生活情况。 他们相信赵徽,他们在战场上,可以没有后顾之忧,不需要担心自己战死后,家人会被欺负,家人会活不下去。 甚至他们的家人的生活条件,会比他们活着的时候还要更好。 有家才有国。 赵徽在对他们宣扬为国效忠的时候,从来没有忽视他们的家人。 让他们放弃家人,将一生都献给国家,或者说献给赵徽,非常困难。 就算他们都是没什么文化的大头兵,可是他们心中最挂念的还是自己,和他们的家人。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sww.cc。趣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qsww.cc 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